1、判断题 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区域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姿态
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文明中心共存的特点,答案选B,A C D三项与题意要求不符。
点评:中华文明遍布各地,呈现了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的特点。在世界四大文明体系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和不断向前发展的独立文明体系,这一早就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文明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下面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人像。
?
材料二?根据中国科学院对三星堆出土文物所作C14测定,将三星堆文化的历史年代定位于公元前3200年;是一个早于中原黄河流域夏代、商代、周代的另一个中国古代伟大文明。可以说,三星堆的发现,对于史学界是真正具有颠覆性作用的。?
──中国网2008年5月22日
材料三?伟大的文明就应该有点神秘,中国文化记录过于清晰,幸好有个三星堆 ……成都是中国文化的丰盈的偏仓。
──余秋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件青铜人像具有怎样共同典型的面目特征?你认为这与史书对哪一位古蜀国王的描绘相符?(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三星堆的发现,对于史学界是真正具有颠覆性作用的”?(4分)?
(3)你是否赞同余秋雨关于“成都是中国文化的丰盈的偏仓”的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1)纵目,即眼球突出或直目斜眼;蚕丛。 (2分)
(2)三星堆的发现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国的社会发展史、冶金史、畜牧农耕史、艺术史等。许多约定俗成的观念都有待改变。(4分)
(3)赞同说:古蜀文明尽管有光辉耀眼的青铜文明,但与中原文化相比,有较大差别,古代巴蜀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与中原文明没有关联或很少有交往。(在中华文明的主流脉络中很难看出的古蜀文明痕迹)(4分)
反对说:三星堆遗址证明,它同样是中国的青铜文明,甚至是更早的中原黄河流域的文明,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地区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 (4分)
(说明:赞同或反对只能择其一种,共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8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孔庙、孔林、孔府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合称“三孔”。孔庙是奉祀孔子的庙宇,现拥有各种建筑460余间;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共计有孔氏子孙墓十余万座,林内保存有自汉代以来的墓碑和谒陵题记石刻等共5000余通;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有各类楼房厅堂共400余间,府内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
两千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大力推崇使得孔庙、孔林、孔府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它不仅是名闻天下、内涵丰富的文化类遗产,同时还拥有大量有价值的自然遗产。“三孔”的建筑布局、规划和装饰等方面反映出儒家思想的精髓,其内生长的17000余株古树名木是研究古代物侯、气侯和生态问题的宝贵素材。
——摘编自《世界遗产名录》等
(1)根据材料,说明“三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4分)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三孔”对历史研究的价值。(4分)
参考答案:(1)以孔子为中心,庙、墓、府合一;儒家文化的物化象征。(4分)
(2)为研究儒家及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社会生活、环境生态等问题提供了珍贵史料。(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①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②出现了陶器新品种黑陶和白陶 ③玉器生产的工艺水平高 ④出现养蚕缫丝(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是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它是仿照杭州六和塔建造的,为古代建筑的精品。它是( ? )

A.仁寿殿
B.智慧海
C.佛香阁
D.玉澜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