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九岁的男孩金阳在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道:通过时光魔琴回到了秦朝,他看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家,搬到了郑兴的对面。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规定造成了上述现象
A.经济改革
B.文化改革
C.政治改革
D.社会习俗改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商鞅变法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属于社会习俗改革。故选D。ABC项均明显错误,不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实际上是考查的商鞅变法在习俗上的内容,主要是考查的推行一夫一妻制。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奖励耕织,封建重农抑商的政策此时确立。在政治上实行县制,废除分封制;在军事上实行军功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通过商鞅变法,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魏王朝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定迁都之计。十八年“二月甲辰,诏天下,喻以迁都之意。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并任用南朝儒士制定礼乐制度,仿效南朝建立士族制度,同汉族通婚。
——《北朝时期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孝文帝的汉化政策。(6分)
参考答案:
(1)迁都洛阳;改穿汉服;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籍贯,迁都之民死葬洛阳;皇族改姓元氏;仿南朝制定士族制度;同汉族通婚。(4分。答出四点即可)
(2)答案一: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移风易俗;加速了北魏社会封建化;促进了民族交流和融合。(3分。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二:消除了鲜卑民族特性的全盘汉化;使拓跋贵族迅速腐化堕落;为北魏发展埋下了隐患。(3分。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三:综合答案一和答案二。(5分。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四:在答案三的基础上,需答出以下内容:改革必须在立足自身主体性和文化土壤的基础上,学习其他先进文明,不能直接移植、生搬硬套。(6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纳能力。根据材料“迁都之意”“革衣服之制”“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诏改姓为元氏”“仿效南朝建立士族制度,同汉族通婚”中可以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可以提供四种答案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王安石变法中,意图“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募役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因为材料中“役人人用募”,即募役法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
?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分析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任答三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商鞅变法的结果怎样?试列举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法家思想。秦孝公的支持;“赏罚分明”,公平无私。
(2)按军功赏罚;奖励农耕,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削夺旧贵族特权;废井田、开阡陌。(任答三点即可)
(3)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旧制度被废除,社会各阶层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4)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改变旧制度的改革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取社会的进步。
(5)成功。因素:①顺应时代潮流 ②统治者(坚决)支持 ③正确的改革、措施配套、循序渐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经济政策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军功
C.重农抑商
D.建立县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商鞅变法措施中在经济政策方面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成为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