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白先勇策划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下图为青春版《牡丹亭》剧照)从2004年“首演开始,99场出场场场爆满,反响非常好”。“让年轻人士之中至少看一次昆曲,改变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想法,这是白先勇将青春版《牡丹亭》引进高校的原因”。

“《牡丹亭》连接传统与现代。让大家欣赏传统戏剧,这是正统、正派、正宗的演出。”白先勇说,“我们不是迎合大众,而是做出美的东西来教育大众。”
——根据报刊摘编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立档、研究、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材料三?昆曲曾经有过辉煌历史,晚明至清朝乾嘉时期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多年,是当时的“国剧”。上至宫廷,下至市井,莫不爱好。唱曲是当时的全民运动。昆曲集诗、歌、舞、戏于一体,由于大量文士参与撰写,审度音律,昆曲遂成为明清时代高雅艺术的指标。而昆曲的长期衰微,亦正是民族精英文化的一大损失。……这股昆曲热潮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社会普及教育,是难以后继的。今年十月一日至七日,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继《论语》讲座后及时推出“昆曲之美”讲座,从“梦幻”开始,最后归结到“风雅”,把昆曲美妙传神音艺俱佳的风貌描述得淋漓尽致。相信于丹教授的昆曲七讲,跟她的《论语》讲座一样,会产生广大的普及效应,对昆曲的推广发扬将有巨大贡献。?
——《于丹·游园惊梦》白先勇先生的序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的人物在戏曲中的角色分别被称之为什么?在昆曲中,这样的角色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5分)
(2)根据材料一、二,阐述白先勇的做法属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传“保护”的理由。(4分)
(3)材料三说明了今天的昆曲面临着怎样一个处境?(2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3分)
(4)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当今如何振兴昆曲?(4分)
参考答案:(1)生、旦(2分);条件:能文善唱,扮相精美,做功精细。(3分)
(2)白先勇强调按正派、正统、正宗的原则进行演出,以“青春版”的包装吸引现代广大群众,通过非正规教育及改革创新来传承,这种做法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的精神和要求,是拯救和保护昆曲的一种有益尝试。(4分)
(3)长期衰微的处境(2分);昆曲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的表现力,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3分)
(4)材料一反映了重新编剧,给传统名剧赋予新的活力(2分);材料三反映了名家宣传昆曲,使昆曲为更多人认识和熟知,有利于昆曲的推广发扬。(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偃师西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900—3500年。据此,“二里头”文化相当于
A.大汶口文化晚期
B.夏朝
C.商朝早期
D.商朝中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在位时,修建了庞大的皇陵,兵马俑坑是其赔葬坑。从当时的形势看,俑坑的朝向最有可能是( ? )
A.坐北朝南
B.坐南朝北
C.坐西朝东
D.坐东朝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敦煌莫高窟“飞天”的造型最能说明当时人们的观念是( ? )?
?
A.和平幸福的祈求
B.优美造型的向往
C.儒道释集于一体
D.佛教的深入人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活动多种多样,有赛龙舟,耍龙灯,举行斗百草游戏,吃粽子,聚餐,饮雄黄酒等。闻一多认为,端午节和“中国人民同样的古老”,大约战国以后,它才固定在农历五月初五。与端午节起源有关的说法,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纪念秋瑾说等等。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 ( )
A.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
B.积淀的是广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D.传承的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材料中端午节习俗和起源的多种说法,可知端午节不是因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而产生的偶然产物,而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源远流长。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