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北宋“冗官、冗费”局面的出现,从反面证明了(?) ?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宋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分权,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但造成了“冗官、冗费”的局面,这说明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
以上材料,反映出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
参考答案: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危机:
①财政困难。
②官吏冗滥。
③农民负担沉重,反抗不断。
④辽和西夏威胁北宋安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韩琦曾这样评价王安石改革中的一项新法:“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该新法是
A.市易法
B.青苗法
C.募役法
D.方田均税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仅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再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问题: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方法:阶级(阶层)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
(2)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 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发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
——《宋会要辑稿·职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从背景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9分)
参考答案:
(1)背景:政府面临财政危机;旧制存在诸多弊端;市场物价不稳定。(6分)
(2)作用:抑制商人垄断市场操纵物价;节省购物钱钞和运费;减轻人民负担;保证朝廷在物资方面的需要;(以上各2分,共8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1分)
本题解析:(1)本差距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关键信息:国用空竭、“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归纳。
(2)关键信息: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依据关键信息,从国家角度,主要阐述节省开支、增加财政收入等作用;从人民角度,则主要从减轻人民负担等方面归纳均输法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