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法战争中,清政府正式向法国宣战是在( )
A.法军进攻驻越清军后
B.马尾海战前
C.马尾海战后
D.法军进犯台湾后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法战争的进程,考查基本史实。马尾海战后清政府正式向法国宣战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打开“新风气”借鉴的其他理论。﹙2分﹚
(2)据材料一分析书院兴起的原因。﹙3分﹚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2分﹚
(3)材料三是对哪一理论及其弊端的批评?﹙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认为对这一批评的看法是否全面?﹙2分﹚为什么? ﹙2分﹚
参考答案:
(1)治国、平天下。﹙2分﹚ 佛教和道教的理论。﹙2分﹚
(2)原因:佛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理学家的倡导。﹙3分﹚培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2分﹚
(3)理学,空谈(清议)误国﹙2分﹚看法:不全面。﹙2分﹚他们不仅有清议,也有实际行动。(其他说法言之有理也可) ﹙2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文字“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可知北宋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是治国、平天下;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北宋知识分子开创新儒学借鉴了佛教和道教的理论。(2)从材料一中文字“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中可以直接归纳出宋代书院兴起的原因是佛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理学家的倡导;依据材料二中文字内容能够直接归纳出朱熹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3)从材料三中文字“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说明作者批评程朱理学空谈误国;显然这一看法过于片面,作者恰好忽略了程朱理学的积极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对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存在着使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危险
C.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
D.有利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这为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一五”计划始于1953年。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nb sp; 1900年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指出:传教士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正是具体地表现出一种亵渎上帝的态度,其可怕与惊人,真是这个时代或任何其他时代都是无可比拟的……把‘文明之福’推广到坐在黑暗中的我们的弟兄们。总的说来,向来都是很好的买卖。……用聪明谨慎的手段来轻营,是一个聚宝盘。比较世俗人的所玩弄的任何把戏,这里面有更多的钱,更多的领土,更多的宗主权,以及更多的别种利益。”这段话?(?)
A.表明马克·吐温反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
B.表明马克吐温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辩护人
C.指出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
D.彻底揭穿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传教事业的实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国学大师陈寅恪出生于庚寅年,其祖父陈宝箴在光绪年间官至湖南巡抚,积极支持变法。根据有关知识。推断,陈寅恪出生于

A.1888年
B.1889年
C.1890年
D.1891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