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春秋时期,鲁国的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此题考查关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长久不衰的原因,这既要考虑儒家思想本身的发展完善,也要考虑统治者的态度及社会对儒家思想的倡导,分析各个小项,从孟子的政在得民,到董仲舒的“大一统”,再到程朱理学,无一不是根据当时统治者的需要不断发展完善,所以①②④都对,而③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南北朝时佛教广泛传播,排除③,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要理解题干主旨,全面考虑儒家思想长久不衰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马克盎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科学对工业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2)结合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所呈现的新特点。
(3)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人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战略活动的历史条件及其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1)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2)航天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
(3)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科技不断进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队伍。(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意义:推动中国科技向新的层次和高度发展;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标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本题以科技的发展为切入点,考察了近代、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影响。第(3)问,要注意中国科技的发展与综合国力提高的关系,掌握科技发展的几个重要的原因,结合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来认识。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秦汉以
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1)秦汉时期,何人使“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2分)他对儒学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4分)
材料二?“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及其目的。(6分)
材料三?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4分)?
参考答案:(16分)
(1)人物:董仲舒。(2分)
贡献:吸收融合了先秦诸家学说,形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接受,儒学思想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4分)
(2)态度: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代之。(2分)
目的:反击尊孔复古逆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分)
(3)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应取其精华,辩证、全面地对待孔子及孔教。(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 )
A.不同的国情
B.不同的社会制度
C.不同的经济水平
D.不同的生活习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两岸是同一个国家,所以国情是相同的,故A项错误;这是一国两制的内容,材料说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这说的是相同的是一国,则异就是两制,B项正确;两岸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活习惯不同,但这不是影响两岸关系的主要内容,故CD项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恩格斯曾说道:“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②化学工业的兴盛
③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④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