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了宋明理学中南宋理学的代表者朱熹的思想主张。,他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他们主张通过学习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朱熹理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C.民本思想 D.重农抑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材料孔子主张的“仁者爱人”、孟子主张的“民贵君轻”、荀子主张的“君舟民水”都强调了要爱惜百姓、关注民生,获得民心,是一种民本思想的体现。因此C项正确,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共同点是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孔子、孟子、荀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和继承者,他们都提出了民本思想,认为统治者治国应该以民为本,故C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了( )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体现了对君主专制的一种批判,这从根本上则是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因为封建君主专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成语“萧规曹随”反映的汉初主要的政治统治思想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道家的黄老之学
C.墨家的“兼爱”思想
D.法家的法治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