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北方草原历史上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他们以部落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时而因共同利益结成部落联盟。各部落在草原上迁徙不定,往往为争夺草地、水源相互仇杀。

——摘编自翁独《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等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1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不同于普罗泰(塔)戈拉,二者的区别在于
A.知识是否决定人的价值
B.辩论是否能够获得知识
C.是否强调道德修养
D.学习是否是获得知识的途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强调道德修养,而普罗泰(塔)戈拉没有注重道德修养,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小明的爷爷生活在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他先在外商轮船公司打工,后来他到与之相邻的第一家中国从事江海运输业的轮船公司工作,那么他应生活在( )。
A.广州
B.天津
C.上海
D.福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如下表所示,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
人均产量
| 中国
| 美国
| 印度
|
钢
| 2.37Kg
| 538.3Kg
| 4Kg
|
发电
| 2.76Kwh
| 2949Kwh
| 10.9Kwh
|
为改变这一面貌,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没收官僚资本?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掀起大炼钢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是表格型选择题,主要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对比变化。依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国的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印度,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故B项符合题意。
点评:在一五计划中,为了加快工业化速度,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其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先后建成投产。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墨子》
材料三:(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卫青少时尝为平
阳公主家骑奴……元光六年(前129年),拜车骑将军北击匈奴有功,赐爵关内侯。
——《史记》
材料四:观察下面一幅图片

材料五:(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
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一《唐摭言》
材料六: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日知录》
材料二: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墨子有关官员选拔的观点是什么?在材料三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4)材料五中的制度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选拔官员的?与材料三相比,如何理解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公正、公平地选拔真正的人才?
(5)据材料六,分析明朝实行科举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6)综合上述材料,选官制度的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1)制度:世官制。 标准:血缘、门第、等级。
(2)观点:不论贵贱,选贤用德(或尚贤)。 史实:卫青以家奴的身份而能凭借才能拜车骑将军。
(3)制度:九品中正制; 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4)方式:考试。材料三:推举方式选拔官吏立足于对推举者的长期观察和考核。材料五: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看重的是被选拔者的学识,可以制定出合理的考核评判标准,制度上可建立一套有章可循的操作程序,更能体现公开、公平的选举精神。
(5)影响:以八股取士,禁锢了士人的思想,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6)君主专制日益得到加强,封建制度日趋走向衰落。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理清这样一条线索: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引导学生注意两大环节:审题要仔细、答题要完整。第(1)问关键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注意审题“选拔的标准”;第(2)问关键理清材料,并注意回答史实的完整性,切勿忽略材料中卫青的“家奴”身份;第(3)问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但要注意回答完整性;第(4)问理清科举制的特点,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更具有公平、公正;第(5)问注意审题,理清材料表达科举制的消极影响;第(6)问注意从整体角度思考,注意抓住材料是关于选官制度演变的过程,认识到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从而得出封建社会日趋走向衰落的结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