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12年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
B.专制统治的结束
C.封建统治的结束
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但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此选A。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从高考的角度看,辛亥革命要关注: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②辛亥革命的爆发;③中华民国的建立;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⑤清朝统治结束;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19世纪晚期,人类开始利用的新能源有( )
①石油 ②煤 ③电力 ④原子能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晚期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和石油得到广泛应用;②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能源,④是20世纪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新能源,因此选B。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的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维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曰:……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该文中的“某年”可能是
A.中华民国二十年
B.中华民国二十四年
C.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D.中华民国二十九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中苏维埃主席”“各党各界,团结坚固”“坚决抵抗”这些信息可以得出,这时第二次国共合作刚刚开始,所以时间是1937年,转换成民国纪元减1911就是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故C项是正确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人们把智者学派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万物由水生成复归于水
B.反对迷信,强调自由
C.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D.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到苏联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而1934年他第二次到这里时,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的精神。”维尔斯这么说的主要着眼点是
A.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要力量
B.从苏联建设中看到了计划经济的力量
C.西方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D.苏联与西方国家暂时处于和平共处状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必修二所学的知识可知,1934年和所学史实1929年至193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救命稻草,罗斯福新政中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就是借鉴社会主义苏联的经验,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斯大林模式
点评:从横向上注意将斯大林模式与苏联以外其他经济模式进行比较。
?
?
斯大林模式
英国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
所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所有制成分并存
?
工业化道路
优先发展重工业?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
农业制度
全盘集体化
资本主义农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苏维埃体制
君主立宪制、内
阁制、两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