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十年“文革”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文革”的实质是
A.文化领域内的文化大革命
B.反对资产阶级复辟的尖锐斗争
C.从文化领域开始的政治大革命
D.“左”倾错误导致的大内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话语与“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最不相符的是
A.“君子和而不同”
B.“君子忧道不忧贫”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君子能够和睦相处,但可以有不同的主张;C项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D项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这三项都有利于“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B项“忧道不忧贫”不符合人文精神。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温家宝总理曾在记者招待会上引用了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的诗“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温总理引用该诗表达了( )
A.统一反映了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一国两制是完成统一的基本方针
C.统一是台湾全体民众的迫切要求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原乡人的血流返原乡,体现了台湾与大陆的血脉相连,体现了两岸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是指
A.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B.调整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
C.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八字方针中的“调整”是指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即主要是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答案选D,A B C三项与上述史实不符。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一一《礼记?礼运》
材料二? 19世纪初,傅立叶先后发表了《全世界和谐》、《新世界》等著作,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主张以他设计的“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他理想的“和谐社会”,是由一个个有组织的合作社组成,它的名称叫“法朗吉”。 他幻想着有朝一日统治阶级或大富翁能够良心发现,大发慈悲,掏出钱来帮助他建立一个理想中的“人人平等”的社会。
材料三 中国希望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我深信在这样的做法当中,有一些法国的信念能够帮助贵国继续思考,……我们共和国的模式有了启蒙时期的理想和法国大革命普遍价值的模式,也可以成为中国迈向民主和人权的一个很好的启发。……
一一《法国总统希拉克北大演讲稿》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作者描绘的理想社会的特征(不得摘抄原文)。(3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傅立叶的“法朗吉”能否实现及其原因。(5分)它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怎样?(2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法国的共和国的模式汲取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中的哪些思想原则?分析这些观念与材料一透露的思想观念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6分)
(4)综合材料一、二、三,谈谈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从中汲取哪些有益的观念。(2分)
参考答案:(1)天下为公;选举贤能;不分彼此,各得其所,没有争斗的 “大同社会”(意思相近即可)(3分)。
(2) 不能。(1分) 原因:没有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做后盾;他们的学说没有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4分)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理论来源。(2分)
(3)。天赋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4分)前者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后者体现了小农经济的要求,反映的是小农阶级的愿望。(2分)
(4)平等观念、民主观念、法制观念、人权观念、和谐观念、妥协观念(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第(1)问考查概括历史特征能力。可从政治制度和社会关系进行分析。从社会制度上来看:天下为公,选贤任能。从人与人的关系看:地位平等,天下大同,没有争斗,彼相亲爱。
第(2)问考查分析历史现象原因的能力。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政治上来说他们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作用,主张资产阶级政治改良;经济上,工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尚未完全暴露,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思想上不成熟,对资产阶级抱有幻想。
二者的关系可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理论来源。
第(3)问考查再认再现的能力。题眼是“原则”,可结合启蒙思想和《1875年宪法》内容进行概括。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体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原则;总统、议会等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立体现了分权原则。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本质区别一个是原始民主制,一个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一个是自然经济的反映,一个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反映。
第(4)问考查学生综合归纳能力。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社会和谐;材料而主要体现了和谐、平等;第三问体现了民主法治等观念。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