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009年8月12日报道,世贸组织关于中国在进口和销售美国电影、音像制品和图书产品上有违规行为的诉讼作出了判决:中国政府不得硬性要求美国知识产权所有者只能与政府控管的公司做交易。由此可见,世贸组织(?)
A.是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
B.严重侵犯了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
C.实现了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的宗旨
D.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世贸组织是一个常设的、永久性的国际组织,是完全独立的国际法人,它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A、B项说法错误,C项错误,世贸组织的宗旨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并非宗旨已经达到。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中国政府不得硬性要求美国知识产权所有者只能与政府控管的公司做交易”可知D 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儒家学说到了汉代有了新的发展,这个新的发展是主张
A.人定胜天
B.贵贱有序
C.实行仁政
D.君权神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的重大突破的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推动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是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达成的,因此不是70年代的成就。故选D。A项是在1979年;B项是在1971年;C项是在1972年。
点评:建国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在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在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
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5年前后中国人对宪法态度的变化及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及其进步意义。(8分)
参考答案:(1)变化:1895年前很少有人了解;1895年后明确提出立宪。(3分)原因:1895年前宪法较抽象,宪法约束君权;1895年后维新变法的需要。(4分)
(2)特点:认为宪政就是民主政治,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就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争取民主宪政与抗日救亡相结合。(4分)意义:巩固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揭露蒋介石专制独裁的阴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4分)
本题解析:第(1)问,抓住材料中的“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和“1898年,康有为……定宪法公私之分”这两句话可以得出“变化”的答案;依据材料中的“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等信息,可以推导出两个变化的原因。第(2)问,仍然是考查提炼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可以得出宪政思想的特点并进而推导出进步的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美国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写道:“中共的许多构想中,自发革命观体现得非常明显,自发革命观强调人民群众的潜力,认为人民群众一旦被动员起来,凭借其主观意志就能够改变他们自身和整个世界。”新中国成立后,最能体现“自发革命观”的是
A.王明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
B.洛川会议提出“全面抗战路线”
C.毛泽东关于“大跃进”的构想
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由题干可知是新中国成立后,A和B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D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的我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C是建国后左倾错误的表现,结合题干自发革命观和左倾的特点及大跃进的含义,可判断为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