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冶铁业。根据所学知识,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人工冶铁制品。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据统计,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国家控制的人口是l699万人,其中纳税人口只有237万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唐中后期,由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致使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也就造成了尽管政府控制的人口并不少但是纳税的人口却非常少的经济现象,所以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只能是“土地兼并加剧,依附关系松弛”而非其他的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土地兼并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朝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
A.依据性别的分工方式
B.耕织结合的田园生活
C.世代相承的学艺传统
D.安居乐业的社会状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可知反映了男耕女织相结合,体现了小农经济的模式,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农经济的特点。AD材料看不出来;C项主要是讲的手工业的政策。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经济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春秋时期,促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奖励耕织政策的实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我国农业生产力的一大进步,使一家一户的家庭生产成为可能。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故应选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