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变法谕旨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这表明
[? ]
A.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
B.清政府认识到了“变法”的重要性
C.清政府学习西方仍然停留在器物的层面
D.清政府决定放弃纲常伦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
[? ]
A、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
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与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相比,曾国藩的思想出现了具有新内容的变化,在伦理政治观念上由原来对内维护三纲五常、对外保持天朝至尊,转变为对内维护三纲五常、对外讲究“忠信笃敬”、“守定和约”。同时,他更重视引进西方技术的活动,认为是“救时之第一要务”“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王少普《曾国藩洋务思想的形成、性质和作用》
材料二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1922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三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基本思想主张的显著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梁启超归纳的第二期有何史实依据?“新时期”又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与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相比,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知识界关注的重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中体西用。
(2)史实:从维新变法运动到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时期”: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民主、科学的新时期。
(3)变化:从西方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到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
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②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③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4)启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就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核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19年12月,重庆《川东学生周刊》创刊。对其办刊宗旨“排斥强权”和“改良社会”理解全面的是
[? ]
A.反对北洋政府
B.追求民主自由
C.反帝反封建
D.抨击专制皇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这个康有为翼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思想体系,把孔学推上国教的位置,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
A.康有为为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披上了儒家的外衣
B.康有为利用儒家思想宣传变法,减少变法阻力
C.资产阶级维新代表人物的阶级局限性
D.康有为 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