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从“通宵不绝”可以看出,材料中主要凸显了“市”的发展在宋代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宋代的“市”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明清时期的历史现象中,符合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清之际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发展资本主义,因此A项苏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符合题意。其他几项并不是当时世界发展趋势的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5分)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易·系辞下》
材料二 裴李岗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种类比较齐全的农业生产劳动工具,说明我国黄河流域8000年前就开始了农业生产,数量众多的收割工具石镰和谷物加工工具磨盘,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已有一定的水平,出土不少的猪、牛、羊骨骼,以及发现的陶塑猪、羊原始艺术品,说明当时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家畜的饲养也出现了。
──《光明日报》1979年1月10日《河南省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
(1)材料一、二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指出哪一则史料最具客观历史价值,说明理由。(7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粘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2)依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农业发展的特点。(6分)
材料四: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挟其大量余资,与新式机械在通商口岸渲染了些资本主义的色彩。……欧战爆发后,列强无暇东顾,因此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乘机抬头,使中国渲染了很浓的资本主义色彩。……于是农村中的劳动力,初则剩余的劳动力都涌到了城市里去了,继则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即生产中的中坚分子羡慕着都市的繁荣,投身工业的比较能够多得些工资,也都向都市乱涌,向资本家出卖其劳动力,终则以农村衰落,而建筑于农村上的工业,日形没落……,因此,从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都成了可怜的失业之群。所以农村劳动力胡乱的涌进都市,一方面,使农村中失却生产的中坚份子——青年劳动力,而另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失业之群,这当然是人口变动的变态。——金轮海《中国农村经济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镇迁移人口的演变
期间 | 迁出入 | 农村(县) | 市、镇 | 农村迁入市镇人口 | |||
万人 | % | 万人 | % | 万人 | % | ||
1982-1987 | 迁出 | 2076.02 | 67.99 | 977.24 | 32.00 | 1545.19 | 74.143 |
迁入 | 721.50 | 23.63 | 2331.69 | 76.37 | |||
1982-1987 | 迁出 | 2310.11 | 62.48 | 1279.00 | 37.50 | 1671.82 | 78.48 |
迁入 | 590.47 | 17.30 | 2822.79 | 82.70 | |||
1990-1995 | 迁出 | 1985.55 | 59.75 | 1337.43 | 40.25 | 1194.71 | 60.17 |
迁入 | 948.55 | 28.56 | 2374.02 | 71.44 | |||
1995-2000 | 迁出 | 7316.24 | 58.70 | 5148.17 | 41.30 | 55065.50 | 68.96 |
迁入 | 1710.94 | 11.85 | 12728.14 | 88.15 |
参考答案:(25分)(1)(7分)
(1)主题;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2分)
材料二(1分);理由: 材料二属于考古发现,大量文物的出土直接证明我国是农业起源地之一,而材料一属于历史传说,有待考证。(4分)
(2) (6分)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完善:传统耕犁定型;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3) (12分)不同:近代农村的迁移主要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破产的农民被迫迁入城,是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反映;当代主要是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经济发展下发展主动迁移,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反映。4分
得:政治上,宪法规定国家性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农村村民自治、民主政治权利的落实。经济上: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三大改造农村实行合作化;改革开放,改革使农民获得经营自主权;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4分)
失:大跃时时期以工业化为中心,忽视了农业和农民利益,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各举两个史实)(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以知道,材料一主要说的是农业的起源,是从传说的角度说的,材料二主要是从考古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就历史价值上来看,考古发掘的史料价值远远高于文献及传说的史料价值。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 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 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等信息分析唐代以前农业的特点。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和表格理解分析能力。此题考查的比较复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就可以打得出答案。需要掌握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的情况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土地制度的变化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生产力的提高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北宋时的商人经常将南方的粮食、茶叶长途贩运到北方的辽和西夏,其积极影响是
①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 ②缓和了宋辽、宋夏之间的关系
③扩大了商品流通范围 ④客观上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古代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所以北宋商人的长途贩运对缓和宋辽、宋夏之间额关系不大,排除②,故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民主政治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