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如下表所示,1950年中国与美国、印度在钢、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
A.没收官僚资本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掀起大炼钢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表格型选择题,主要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对比变化。依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国的重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印度,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故B项符合题意。
考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点评:在一五计划中,为了加快工业化速度,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其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先后建成投产。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l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4亿元,是l978年的3倍;实现利税226亿元,是l978年的72倍;实现利润26亿元,是l978年的9倍,平均每年递增1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这说明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作用
B.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正确性
C.对外开放格局促进国企发展
D.国有企业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成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现代经济体制改革。根据题干信息可知,1991年首钢取得如此成就主要得益于l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故A是肯定;B是中共十三大提出的,D是1992年十四大提出的,都不合题意;面对当时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的形势,明确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没有的。所以应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A.废除农村平均主义思想
B.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C.揭开政治体制改革序幕
D.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利用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理论解答本题。1983年中国农村已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加强农村的政治建设,是为了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
点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
A.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
B.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C.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将“计划”改为“规划”主要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