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仍然属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范畴
B.“三纲”、“五常”是宇宙万物奉行的准则
C.“理”推动人类社会道德规范的广泛传播
D.“理”使社会伦理化,伦理道德天理化
2、判断题 称谓的变化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民国之初的这种变化是由于
①西方思想的影响?②封建制度的结束?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提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判断题 【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同治)六年,命(沈葆桢)为总理船政大臣。……造船坞及机器诸厂,聘洋员日意格、德克碑为监督。月由海关拔经费五万两,期以五年告成。附设艺童学堂,预募水勇习练驾驶。事皆创立,船材来自外国,煤炭亦购诸南洋,采办尤易侵渔。葆桢坚明约束,一无瞻徇。布政使周开锡为提调,延平知府李庆霖佐局事,皆为总督所不喜,齮龁(yihe 指毁伤、倾轧)欲去之,葆桢疏争得留,藩署吏顽抗,以军法斩之,众成惊服。 ……内阁学士宋晋疏请暂停船工,诏下酌议。葆桢上疏,略谓:“自强之道,与好大喜功不同,不可以浮言摇动。且洋员合同不能废,机厂经营不可弃。不特不能即时裁撤,五年期满,亦不可停。”推论利害切至,诏嘉纳之。……先后造成兵舰二十艘,分布各海口。寻以匠徒艺成,议酌改船式,督令自造,不用洋员监督。疏陈善后事宜,并如议行。
——摘自赵尔巽《清史稿》
(1)据材料,概括沈葆桢办理船政的主要举措。(6 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沈葆桢的上述作为。(10 分)
4、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遵循的原则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平等、团结、互助
C.和平共处
D.民族融合
5、判断题 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A.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B.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