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仍然属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范畴
B.“三纲”、“五常”是宇宙万物奉行的准则
C.“理”推动人类社会道德规范的广泛传播
D.“理”使社会伦理化,伦理道德天理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称谓的变化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民国之初的这种变化是由于
①西方思想的影响?②封建制度的结束?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提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同治)六年,命(沈葆桢)为总理船政大臣。……造船坞及机器诸厂,聘洋员日意格、德克碑为监督。月由海关拔经费五万两,期以五年告成。附设艺童学堂,预募水勇习练驾驶。事皆创立,船材来自外国,煤炭亦购诸南洋,采办尤易侵渔。葆桢坚明约束,一无瞻徇。布政使周开锡为提调,延平知府李庆霖佐局事,皆为总督所不喜,齮龁(yihe 指毁伤、倾轧)欲去之,葆桢疏争得留,藩署吏顽抗,以军法斩之,众成惊服。 ……内阁学士宋晋疏请暂停船工,诏下酌议。葆桢上疏,略谓:“自强之道,与好大喜功不同,不可以浮言摇动。且洋员合同不能废,机厂经营不可弃。不特不能即时裁撤,五年期满,亦不可停。”推论利害切至,诏嘉纳之。……先后造成兵舰二十艘,分布各海口。寻以匠徒艺成,议酌改船式,督令自造,不用洋员监督。疏陈善后事宜,并如议行。
——摘自赵尔巽《清史稿》
(1)据材料,概括沈葆桢办理 91EXAM.org船政的主要举措。(6 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沈葆桢的上述作为。(10 分)
参考答案:(1)举措:①先期聘用外国技术人员监督,后自主建造;②从外国购买原料;③严格管理;?④保护和培养人才(任意三点得6分)?
(2)评价:①善于学习外国造船技术,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②培养出自己的技术管理人才;③推动了中国海军近代化,有利于海防力量的加强; ④创办近代新式学堂,有利于近代教育的发展。?
⑤既不能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也无法使中国富强与独立 (10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聘洋员日意格、德克碑为监督”、“船材来自外国,煤炭亦购诸南洋”、“坚明约束,一无瞻徇”等信息进行概括分析。(2)对于沈葆桢的做法,应该从积极方面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积极方面来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培养了人才,但是从局限性上看,这只是学习的西方的科技,不能使中国强盛和独立。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遵循的原则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平等、团结、互助
C.和平共处
D.民族融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民主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是我党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A.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B.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王阳明生活的明朝社会矛盾十分的突出,君主专制走向顶峰,但封建制度的统治危机四伏。阳明的思想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成为与朱熹一派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被称为“心学”。 和格物致知不同的是,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心”是第一性的,“物”是第二性的;“理”是封建道德,存在于心,是人头脑中固有的,他这样说是强调社会上的伦理规范之基础在于人心之至善。“致良知”。 王阳明突出良知的重要性,认为经典为良知服务,看经书的目的是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 阳明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德的自觉和主宰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