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85年里干了三件大事,第三件大事是指
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是?
①以工业化为目标 ②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③以市场经济为保障 ④以牺牲农业为代价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时期,世界看到中国
[? ]
A.已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问题
C.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公社)将经济水平各不相同的农业社的财产无条件地全部上缴公社,由公社统一核算和调拨;将社员自留地……以至生产工具等收归集体所有……公社化之初,在一些地方的公社中一度……按人供给口粮,进而实行吃饭不要钱……把公社劳动力按军队编制组成班、排、连、营、团等单位,公社可以统一指挥调动。这实际上是对劳动力的无偿调拨。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要改变农村政社合一体制,设立乡政权,设立村民委员会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根据宪法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83年10月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至此,原来作为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的人民公社被撤销,相应地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人民公社时代作为村级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也被撤销,代之以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负责办理本村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材料三 随着民主政治进程的不断发展,1998年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全国各地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2010年3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开启了城乡选举同票同权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人民公社体制的主要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决定在农村撤社设乡的原因,这一举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有什么主要特点?综合材料二、三,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弊端:生产资料高度公有化,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高度集中。
(2)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当时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农村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日益制度化、法律化。认识: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或写发展民主政治),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据统计先后召开会议八百余次。这些会议整体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来艰辛而又光辉的历程。其中七届二中全会、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请回答:?
(1)分别指出上述三次会议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具有延续性的决策。作出这些决策的有利国际因素是什么?(8分)
(2)上述三次会议在指导党的建设方面先后提出了哪些方针?(3分)?
(3)在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历程中,三次会议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3分)
参考答案:(1)决策:①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②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总任务,再次强调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因素:①七届二中全会:二战后,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发展壮大。②八大:苏共二十大后,破除了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及印度支那实现停战)。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中美关系趋于正常化。
(2)指导方针: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共产党人,要保持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八大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3)历史地位:①七届二中全会开创了建设新中国的伟业。②八大开创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本题解析:本题以党的历史上三次重要会汉为切人点,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应历史专题线索的能力及在特定环境下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在组织答案方面不存在困难.回答第(1)、(2)题时,只要按题目要求归纳三次会议中的相应内容即可;回答第(3)题时,要注意归纳三次会议的开创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