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
A.王安石变法
B.戊戌变法
C.明治维新
D.俄国1861年改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输均役”“保兵”可知是王安石变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意图是?
A.进一步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B.改革科举选拔人才
C.增加国家军事力量,抵制少数民族侵扰
D.解决中央财政困难,实现富国强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汶川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救灾措施,减少灾区损失。下列与防灾减灾无关的是(?)
A.秦朝修建都江堰
B.隋朝修建洛口仓、含嘉仓
C.王安石的青苗法
D.明朝引进玉米和甘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青苗法中,政府给农民贷款或谷物是在“青黄不接”时,而不是在发生灾荒时。A有利于抗洪,B和D从粮食储备和粮食增产两方面缓解饥荒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造成这种统治的根源是(?)
A.统治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吏治腐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背景的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结合所学知识造成这种统治的根源是吏治腐败。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过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
A.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
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
C.产生了否定科举制度的思想
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解释的能力。B项没反映,C、D与史实不符,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