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增加了4倍多。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外国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请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输入增加,造成中国手工业者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大量掠夺中国的原料,逐步把中国变成了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本题解析:此题要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意来分析,同时还要从两方面进行思考。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
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 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 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
(2)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
(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
(4)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相对于欧洲其他各国,彼得一世改革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A.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B.向西方学习
C.突出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D.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学生比较能力。C、D项实为共同点,A项对改革的性质作出错误的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10年3月1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磷酸盐征收69.58%至95.40%的反倾销关税。对此,中国可通过哪一机构组织进行磋商解决
[?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康有为1898年呈递光绪帝的《请断发易服折》:“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从中可以看出
A.康有为力促光绪帝下决心变法图强
B.维新派想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适应工业化需要
C.清政府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变社会风尚
D.生产方式对生活方式的变化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是维新变法运动中对社会习俗的改变来适应经济的发展,“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可以看出B正确,C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