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平定“三藩”表述无误的是
A.“三藩”是清初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
B.平定“三藩”极大地削弱了清朝中央集权的力量
C.平定“三藩”进行得一帆风顺
D.平定“三藩”标志着清王朝全国统一的完全实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所谓三藩,是明朝的三个降清将领,即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继茂之子耿精忠。三藩手握重兵,形成割据势力。康熙为了加强统一,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三藩联兵举起反清大旗,数月之间,清朝江南半壁江山失于三藩之手。康熙帝临危不惧,运筹帷幄,历时八年,“三藩之乱”终被平定。这场胜利,消除了割据势力,加强了清朝中央集权,使清朝统治趋于稳固,而清初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因素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形成割据势力,“三藩”形式上是归清朝统治的,A项表述错误,答案为A。
考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三藩”与清朝中央政权的关系的理解。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2011年是香港回归14周年。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是(  )
①洗刷了历史留下的民族耻辱
②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③提高了中国政府的国际威望
④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香港回归是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伟大构想的成功运用,④正确。其历史意义重大,香港在近代被迫割让,其回归必然洗刷了历史留下的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政府的国际威望,所以①③都正确,这一回归又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②正确。答案为D。
考点: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要求学生充分与香港问题的相关史实相联系进行正确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共和国失去了它的缔造者,土耳其民族失去了它的非凡的领袖,人类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儿子。”这是给谁写的公报(  )
A.甘地
B.凯末尔
C.穆罕默德·阿里
D.孙中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史实,联系教材可知,这是1938年11月凯末尔因病逝世后土耳其政府所发的讣告内容,其内容说明凯末尔在土耳其享有极高的声望,答案为B。
考点: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史实的掌握程度,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1889年8月10日,《柏林人民报》发表评论,“代表大会是有阶级觉悟并为自身解放而战斗的无产阶级的力量的检阅”。它所评论的“代表大会”是(  )
A.第一国际成立大会
B.第二国际成立大会
C.正义者同盟代表大会
D.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明确的时间,即1889年8月10日,A项中第一国际成立于1864年。1889年7月,在恩格斯的指导和推动下,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第二国际成立。正义者同盟是侨居法国的德国政治流亡者、工人和手工业者于1836年在巴黎建立的国际性组织。1847年6月2日至9日,在伦敦举行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全面改组正义者同盟,根据召开时间 ,排除ACD三项,答案为B。
考点:无产阶级级革命导师恩格斯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孙中山勉励学生时代的李四光要“努力学习,蔚为国用”。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李四光践行了这句话的是
A.以最优等成绩被清政府赐以“工科进士”
B.编撰世界医药学宝典之一的《本草纲目》
C.成功建造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D.1950年春毅然归国服务于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和选项,首先排除B和C,《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编纂的,19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滦河大桥是詹天佑主持修建的,A项只说明了李四光努力学习,而不能说明“蔚为国用”,所以答案为D。
考点: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把题干中“努力学习,蔚为国用”和选项对应,同时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