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创立新土耳其后,凯末尔转而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新土耳其”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⑵凯末尔为“创立新土耳其”和“创造新土耳其人”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⑴资产阶级共和国。⑵领导土耳其人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废除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颁布宪法和制定其他各项法律;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废除陈规陋习;提高妇女地位。
本题解析:(1)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因而可知“新土耳其”的国家性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2)回忆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作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美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
——《孙中山全集》第六卷
材料二?他(孙中山)总是寻觅合作伙伴,而向秘密会党、中国军阀、美国银行家、法国军官、日本官僚寻求支援。
——[法]白吉尔:《孙逸仙》
他的绝大部分计划都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在半个世纪还多一点的时间之内,中国并没有在什么地方铺设过那么多英里的铁路,可是,在袁世凯统治之下,在他担任铁路总办之时,他却打算在十年之内完成一个庞大的修造铁路的计划,除了一个自吹自擂的人以外,有谁愿意把这样一个有如幻想曲的《实业计划》加之于广大群众呢?
——韦慕庭《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材料三?孙中山不但为手创民国之元勋,且为中国及亚东历史上第一大人物。……对孙中山,勿爱其长而因铲其短,勿恨其过而并没其功,为天下惜人才,为万世存正论。
——张謇在南通各界纪念孙中山大会上的讲话(192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民生主义?这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思想特质?(6分)
(2)材料三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评价孙中山?请运用这一视角并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的认识。(9分)
参考答案:
(1)提出原因:吸取西方社会教训;吸收传统文化中的重民思想;对劳苦大众的同情。思想特质:能够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辩证看待西方社会并提出解决方案。(2分)
(2)客观评价,正视其进步性与局限性。(3分)认识:进步性: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动中国近代化。(3分)局限性:过于依赖西方列强;不切实际。(3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文字“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能够说明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在于:吸取西方社会教训;吸收传统文化中的重民思想;对劳苦大众的同情;这反映了孙中山能够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辩证看待西方社会并提出解决方案。(2)材料三中国文字“勿爱其长而因铲其短,勿恨其过而并没其功”说明张謇主张要全面客观评价孙中山即:正视其进步性与局限性;结合所学人物评价的相关内容要实事求是的对孙中山作出评价即: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动中国近代化;但也存在局限性:过于依赖西方列强;不切实际。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和这些材料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的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不断,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上书的失败,促使孙中山先生放弃了对清政府的幻想,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主张用革命推翻清政府,走上了民主共和的道路。孙中山先生为此进行了坚韧不拔的斗争,但却屡遭失败。在共产国际帮助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孙中山先生接受了反帝国主义的斗争主张,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的伟大转变。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追求真理和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孙中山说:“南方涂炭,元勋杀戮,国会解散,恣睢五稔(横行五年),僭号称帝,实赖西南豪杰出师致讨”。——《孙中山选集》文中“西南豪杰出师致诗”的事件指的是
A 辛亥革命? B 二次革命? C 护国运动? D 护法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以上四次革命,从西南开始的只有护国运动,辛亥革命开始于武汉,二次革命开始于南京,护法运动开始于广州。且,反对帝制有也只有护国运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圣雄甘地》一书中写道:“为了追求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实现印度的解放事业,甘地拖着一双布满伤痕的脚走遍印度各地遥远的偏僻地区,访问成千上万个……村庄,生活在肮脏不堪的麻风病人和穷不堪言的贫民窟中间……身陷阴森可怖的监牢中。”下列各项,属于甘地的经历的有( ? )
①冒着生命危险调解教派争端 ?②深入社会,唤醒民众
③创建武装革命根据地 ?④为了民族解放多次被捕入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