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古代有“虎溪三笑”的典故,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诗歌创作呈现繁荣景象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三人分属不同时期的人物,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故事的虚构,表明儒道佛三教文化的共依共存,体现了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项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发生于西汉,时间不吻合故错误;A项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与材料联系不大;D项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说法不符合史实,唐宋尤其是宋代风格以写意为主。故选A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关于新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叙述错误的是:
A.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B.从1997年起铁路运输实行六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C.新中国成立初期,乘飞机有种种限制,民航业发展有限
D.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在交通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事业的迅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一些航线被取消。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中央集权
B.专制皇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相权在不断削弱,皇权在不断加强,以军机处的设立为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A不对,中央集权主要表现为地方行政制度的实行;C不对,上述机构并非都是专职监察机构;D与题干无关,对农民的控制属于统治者的目的之一而非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称,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发展(2)民族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的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3)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4)当时已基本具备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基础
A.(1)(2)(3)(4)
B.(1)(2)(4)
C.(1)(2)
D.(3)(4)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可知(1)正确;由“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可知(2)正确;由“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可知(3)错误;民族工业的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市场、劳动力等在当时都已经具备,故(4)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6分)
曹墓之争
2009年12月,河南安阳发现一座东汉大墓,一些学者依据该墓的规模、形制、遗物及文献记载等,认定这是曹操墓,由此引发了各界热议。

(1)从材料一来看,质疑者的依据是什么?(4分,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史家怎样才能增加学术可信度,写出信史?(2分)
参考答案:(1)所依据材料多为二手材料,如石枕等非直接证据。(2分)
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不吻合,未达到两重证据的印证。(2分)
(2)史学家应具备史才、史德。(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研究历史的史料来源和史学家应具有的素质。
(1)依据材料一,质疑者的依据是:“曹操用的石枕是从盗墓者手中缴获的”,并非第一手资料;出土的墓穴与历史文献中对曹操墓的记载不符。
(2)本题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考生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可以参照唐代著名史学理论家刘知幾提出的史家“三长”说回答。史家“三长”说包括:史才、史学、史识。史学,是历史知识;史识,是历史见解;史才,是研究能力和表述技巧。“三长”必须兼备,而史识又是最重要的。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