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二)
2019-05-28 22:37:38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是这么给封建社会定义的,“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你的理解,这样的社会实行 A.独立自治的王国体制 B.天下共主的封国体系 C.皇权至上的集权制度 D.郡国并行的二元体制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学生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一个王室”、"宝塔式的几级封君”、"一个地域的世袭统治者 ",这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材料中的“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本题选B。A不是王国体制,这种体制汉朝郡国并行出现过;C秦朝才出现;D汉朝出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学会把课本中的文字知识用图表、材料等多种方式呈现,是会灵活运用历史知识的重要标志。请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并回答问题:
(1)图一中所示中央机构开创于哪个朝代?(1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谁?(2分) (2)三省六部制有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完善到图二中的程度是在哪一朝代?当时中书 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各自负责的职能分别是?(4分) (3)图三中的政治结构设计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哪一朝代?为了维护这一设计,这一朝代的统治者采取了何种政治措施以加强皇权?(3分)
参考答案:(1)秦朝(1分)、秦始皇(或赢政)(2分)。 (2)隋朝、唐朝或隋唐都对(1分),决策、审议和执行(3分)。 (3)明朝(1分)、废丞相(1分)设内阁(1分)。
本题解析:(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天下初定,秦王嬴政自感功高盖世,确立皇帝制度, “皇帝”之称实际上就是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合称。图一中所示中央机构反映的是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有左、右二丞相。御史大夫乃丞相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2)三省是指中国古代皇帝之下的三个最高政务中枢机构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合称。魏晋南北朝时,三省之制业已形成。隋正式确立三省同为相府,三省长官共为宰相的格局。唐进一步完善,形成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的权力运行方式,确立了三省相互制约的政府体制。但由于最高权力始终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最后决定权无不取决于皇帝。 (3)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为集中央权力于皇帝,废除丞相制,权分六部。但“政皆独断”却又造成政务丛集于一身的矛盾。于是朱元璋又置诸殿阁大学士,收阅奏章,批发文稿,协助皇帝办理政务。明成祖时期,选翰林院讲读、编撰等入阁,参与机务,称内阁,无官属。尽管内阁权力日盛,但毕竟不同于宰相制。后者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因此,尽管有人认为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权力与前代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明朝创立内阁。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共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分别是其代表作,以下是有关这两部作品的有关材料: 《牡丹亭》塑造一个女性形象—杜丽娘,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哈姆雷特》塑造了的悲剧形象—哈姆雷特,其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优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盂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思考两部戏剧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共同精神?(1分)这种共同精神,在东西方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有什么不同?(4分)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根据材料分析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2分)其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的只能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的则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6分)
参考答案:(15分)答案:( 1)、精神:人文精神(答出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同等给分)。(1分)影响不同:中国当时的人文精神并未对传统思想产生巨大的冲击(2分)。欧洲人文精神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对后来的启蒙运动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2分)。 (2)共同主张:批判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民主。(2分) 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封建文化专制严酷等。(任答两点,共2分) (3)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束缚;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答对1点给1分,答对3点给3分) 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确立;法国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3分)如果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对比两国也可,评分标准与上同。)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判断题: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明朝废除丞相,造成政务繁忙,明成祖时设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事,但内阁没有决策权仅是皇帝的顾问咨询机构,使皇权空气强化,但是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是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立。所以本题答案为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8分)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的主要政权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在中国古代,地主阶级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列举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史实,概括其主要的特点。(6分)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民国”取代“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4分) 材料二“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什么?请你评价作者“新中国……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的观点。(4分) 上述分析说明了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史实:在中央,汉承秦制设内朝与外朝、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设三司削弱相权、元设中书省等,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在地方,西汉的郡国并行及刺史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任答四点得4分) 特点: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并呈逐渐加强的趋势。(2分) (2)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任答两点得4分) (3)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评价:作者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民主集中制是其重要的组织原则,它与中央集权制有着本质的区别。(4分) (4)国家是有阶级性的;国家政权必须与现实相适应;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历史的选择。(任答两点得4分)
本题解析:(1)此问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回忆、再现所学知识,不难归纳、概括出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史实,可以从中央与对方两大方面给予概括,具体体现在:?在中央,汉承秦制设内朝与外朝、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设三司削弱相权、元设中书省等,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在地方,西汉的郡国并行及刺史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纵观,古代中国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难得出其进程呈现出这样的总体特点: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并呈逐渐加强的趋势。 (2)根据材料一关键信息“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结合以下史实来说明“民国”取代“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可以这样说明:?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中华民国的建立,确立起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临时约法》;④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主共和、自由平等思想更加广泛的深入人心等。 (3)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等,回忆、再现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新中国”的政权性质,即新中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中国……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作者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具有片面性。可以这样理解:诚然,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其所体现的民主集中制是其重要的组织原则。但,其所体现的民主集中制是人民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制,它与中央集权制有着本质的区别,二者不能够等同。 (4)综合以上材料信息内容及相关观点、评论,结合所学知识,本材料题总体上主要考查我国自古代以来的政体选择。针对国家政体的选择,结合所学知识,纵观世界不同国家政体的演变及特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国家政体的选择,取决于国家的阶级属性;?国家政权必须与现实相适应;不能够照搬他国模式;?国家政体的选择,不能够照搬他国模式,应结合本国国情;④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加强;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华民国的成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民主专政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