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5分)钱穆先生认为,元代社会经济、文化水准高出春秋时代百倍,但政治上却是倒退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座城(杭州)方圆约有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每一方形市场的对面有两个大公署,署内驻有大汗任命的官吏,负责解决外商与本地居民间所发生的各种争执,并且监视附近各桥梁的守卫是否尽忠职守,如有失职,则严惩不怠。
——《马可·波罗游记》
材料二 至(元)中叶以后,杂剧家悉为杭州人.……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材料三 (元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元代杭州商业发展的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杭州成为元杂剧中心的原因。此外,你认为元杂剧繁荣还有哪些因素?(6分)
(3)据材料三,你是否认同钱穆对行省制度的看法?并说明理由。(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与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2分)
参考答案:
(1)交通便捷,市场规模大,数量多;商品种类丰富;市场管理严格。(4分)
(2)原因:商业繁荣;南宋故都;文化繁荣,人才汇聚;废科举,儒士移情于词曲。(4分)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市民阶层文化心理的需求。(2分)
(3)同意:中央加强对地方的压制,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事的推进。
不同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为后世所沿用。(如答出“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融合”同样给分)(3分)
(4)关系:政治对经济文化有促进的一面也有阻碍的一面。(2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杭州“街道和运河都十分宽阔,还有许多广场或集市”“这些广场的位置十分利于交易,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说明交通便利,市场规模较大;“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说明市场上商品众多;“两个大公署”的设置说明管理严格。据此回答“特点”。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由材料一及第一问的回答可以分析出商业繁荣的原因;由材料二“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可以分析出南宋故都和文化繁荣的原因;由“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可以分析出废科举,儒士移情于词曲的原因。另外联系所学知识也可以从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市民阶层文化心理的需求的角度回答。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从材料信息看,钱穆认为,行省制“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即行省制不利于地方政事的推进。可以从行省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回答。如同意:中央加强对地方的压制,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于地方政事的推进。
不同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为后世所沿用。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由材料一和二中可以看出元朝的政治发展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是从材料三中又可以看到政治反而其阻碍作用。所以回答此问时要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回答,政治对经济文化既有积极作用,又会造成消极影响。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元代商业的特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艺术·元杂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元朝的行省制。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我国古代城市中坊、市的出现意味着
A.早市、夜市已在城市中普遍出现
B.统治者重视城市的布局规划
C.商品交易受到较严格的时空限制
D.百姓开始有了文化娱乐生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3分)习俗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沿袭下来的各种习惯的总和,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的生活习俗,它们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约在崇宁年间(1102-1106年),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伎、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东京梦华录》记载:“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中国史·博学人》
材料二 在整个19世纪,英国男子衣橱中必备的衣着,一般是一套白天礼服、一套晚礼服、一件海军蓝的上衣和三四条灰色裤子。礼服是不经常穿的,常穿的是海军蓝上衣和灰裤。……在政府或企业上班的职员,一般都穿一身“公务套服”,以灰暗的颜色为主,白衬衣,打领带,所以这些人又被称为“白领阶层”。与此相反,工厂工人上班时,多穿蓝色工作服,被称为“蓝领阶层”。在英国,大致可凭人们的服装看出其所属的社会阶层。
——《世界全史百卷本》
材料三 “(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
——(英)呤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清朝的海禁政策对中国发展造成的影响是( )
① 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②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堵塞了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
④造成了中国与西方力量对比的逆转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