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A.人情关系
B.伦理道德
C.礼乐秩序
D.法制建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的含义是只要实行严格的法令就能治理好国家,因此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法律,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他们是儒家倡导的治国理念。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和主张,儒家的孔子代表没落奴隶主的主张,要求恢复礼乐制度,老子更是主张回到原始的农村公社,从中可以看出其代表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家则代表底层平民的利益,主张“节约”、“尚同”和“非攻”,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层的利益,强调加强中央集权。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其基本目的是
A.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B.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
C.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D.断绝与欧美列强的外交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其中题目中的“另起炉灶”、“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涉及的是清除国民政府和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所以目的是建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项正确,C没有涉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DA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老子是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它的主要思想不包括
A.“道”即万物
B.“无为而治”
C.祸福相倚
D.养“浩然正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养“浩然正气”属于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能够进入新时代的主要原因是党和政府实行(? )
①民族团结原则 ②共同繁荣原则
③民族平等原则 ④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建国以后,党对少数民族实行三个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少数民族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一个新时代;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新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查找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生活情况可查阅的史学著作有 ① 《春秋》 ② 《史记》
③ 《汉书》 ④ 《乐府诗》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准确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备选项记载的史事和时间的范围,《春秋》是一部以鲁国为主的编年体史书,故从中无法查阅到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生活情况,可排除①;《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人物传记为主,编年记事为辅,叙述了黄帝至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显然可查找到武帝时期的社会生活情况,应选择②;《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写出的中国第一部断代史著作,它是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故可查找到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生活情况,应选择③;《乐府诗》即“乐府”是汉武帝时期由政府掌管音乐歌舞的机构,乐府采集民间诗歌编选配乐而成诗集,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虽然能够涉及到了汉武帝时期的社会生活,但它不是史学著作,故不选④。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