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根据宪法的规定,英国是一个君主制国家,世袭的国王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议会的组成部分、司法首脑、武装部队总总司令和国教的世俗领袖。从形式上说,英王的权力是最大和最广泛的.但不能单独行使,而由内阁和议会行使,所以英王的权力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上院长期以来一直由贵族担任,包括世袭贵族和终身贵族,非选举产生是其基本特点。主要是行使司法权,审理贵族案件和下院提出的弹劾案,有权受理除苏格兰刑事案件之外的所有民事、刑事上述案件。在立法方面,上院地位逐步下降,1911年后已无权提出时政议案,对下院通过的议案只有搁延否决权,但最长只有一年。.
下院由普选产生,凡年满18岁没有被任何法律取消投票资格的英国臣民都有议员选举权,凡年满21岁拥有选举权的人也有被选举权。其职权有:立法权——首要而传统的权力。在英国,任何法律草案都需经过两院通过和英王批准才能成为法案,而其中下院居于主导地位,包括财政议案在内的重要的和易引起争议的议案总是先交下院讨论通过再送交上院通过。财政权——“钱袋权”,也就是审议和批准政府财政预算和财政决算的权力。在英国历史潮流上,财政议案必须由下院提出,现在这一权力已由政府行使,但议会仍保留审议修改或否决的权力。监督权——主要包括质询权、倒阁权、调查权和弹劾权。另外,还有对国际条约和外交条约的批准权。
请回答:
为什么在英国现代议会中,下院会成为英国政治权力的核心?
2、判断题 荀子的《劝学》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以上言论表达的思想是(?)
A.“性善论”思想
B.“性恶论”思想
C.教育能改变人的本性
D.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材料四:“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派别思想家的言论,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请按顺序列出。(8分)
(2) 法家学派在战国末期发挥了什么作用,? (2分)
(3) 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 (2分)
(4)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判断题 (20分)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
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一定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4分)
(2)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6分)
(4)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4分)
5、判断题 促使中国民族工业黄金时期的主要因素有
①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无暇东顾? ②民国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政策?
③民众爱国运动推动民族企业发展?④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