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5-28 22:42:44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图一 棉花收购图 图二清朝北京前门商业繁荣 图三 明代工商业城市分布 A.农产品商品化 B.清朝前期城市繁华 C.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兴起了较多工商业城市 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观察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图片,回答问题。 (12分)

请回答: (1)唐宋两朝的对外交流路线有何不同?(2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二者在人员交流、交往内容上有什么差异?(4分) (2)图中反映了明清两朝对外贸易分别呈现哪些新的变化?(2分) (3)综合以上图片信息,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2分)
参考答案:(1)路线:唐海陆并举、宋海上丝绸之路(2分); 变化原因:由于西夏的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2分)(若答指南针的应用、造船业发达等内容酌情给1分) 人员:唐朝主要是商贾、僧侣、使节;宋朝主要为商人(2分) 交往内容:唐朝丝绸、瓷器、纸张输往西方,形成东亚文化圈;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医药、宗教等输入。宋朝丝绸、茶叶、瓷器输出,香料、珍宝、药材输入。(或答海上丝路以香料、丝织品、瓷器为大宗商品)(2分) (2)明朝:朝贡贸易,严禁民间海外贸易;清朝:闭关锁国,广州一口通商(2分) (3)趋势:由对外开放逐渐走上闭关锁国的道路(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8分)材料一:
 材料二:北宋都城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鼎盛时期人口达150多万。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用“市井最盛”、“不可驻足”等形容东京的城市景象。最热闹的市通宵达旦,人员往来不绝,小贩叫卖声不断,商店连绵不绝,还有大相国寺每月五次的庙会集市。纵观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店铺鳞次栉比,城里还有瓦肆、勾栏等娱乐场所,最大的可容纳千人,里面唱戏的、说书的应有尽有。 从材料一、二中能够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6分) 材料三:1987年在广东东南濒临南海的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中国古代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这是迄今为止在环中国海区域发现的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整船文物可达4-8万件,以瓷器为主,多为青釉瓷,许多瓷器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一摞一摞的铁锅和一篓一篓的铁钉是另两宗大量出水货物;目前船中出水的铜钱有上万枚,年代最早的是汉代的“货泉”,年代最晚的是南宋高宗时期的“绍兴元宝”。 (2)材料三沉船中有大量的瓷器和铁制品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参考答案: (1)北宋东京城市规模大、人口多;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东京商业繁盛,集市、贸易发达;城市娱乐业发达,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的杰作,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每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 6分。答出其他点合理答案同样给分,本问最高得分不超过6分 (2)说明南宋的瓷器和铁器在海外有大量的需求(或南宋的制瓷业和冶铁业发达)。(2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从《清明上河图》反映的场景可知北宋都城繁华;从图二交子可知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从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150多万可知北宋东京城市规模大、人口多;从酒楼、茶馆店铺鳞次栉比,城里还有瓦肆、勾栏等娱乐场所可知城市娱乐业发达,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从市通宵达旦,人员往来不绝,小贩叫卖声不断,商店连绵不绝可知北宋都市商业繁荣。 (2)从材料中可知这些沉船为远洋贸易商船,许多瓷器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说明说明南宋的瓷器和铁器在海外有大量的需求;同时也说明了南宋的制瓷业和冶铁业发达。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宋商业发展的表现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明中叶以前代表手工业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的是 A.民营手工业高*考*资*源*网 B.家庭手工业 C.手工工场 D.官营手工业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进入19世纪,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以传统的土特产品及鸦片走私为主。1833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
A.打开商品市场
B.扩大资本输出
C.夺取香港诸岛
D.巩固远东霸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