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丈夫供养妻子”变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变成了“妻子敬其丈夫”。 佛经译文的改动,体现出佛教逐渐与儒学的三纲五常思想融合,佛教逐渐本土化。因此选择C。AB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书院数量增幅较大的是哪两个朝代?简要分析在这两个朝代有利于书院发展的条件。(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1)特点:国家设立专门教育机构;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注重考试,建立专门制度(3分) 。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形势;儒家思想成 为统治者推崇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某道观朱熹、文昌帝君、孔子三人共同拜祭雕像,把朱熹与孔子放在道观中同等地位一同祭祀。这主要是因为朱熹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朱熹与孔子在道观中一同受祭祀,主要是因为朱熹的理学思想规范了社会人群的伦理道德,故选B项。A项是孔子的成就;C项是董仲舒的成就;D项是朱熹的成就。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朱熹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周敦颐在《通书》说:“礼,理也;乐,和也。阴阳礼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后和,故礼先而乐后。”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存天理,灭人欲
C.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D.先天下之乐而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材料中的“阴阳礼而后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万物各得其理后和”可知主要强调严格的等级秩序,与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所包含的内容相似,因此B符合题意,而ACD均与题干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中国特色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