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突破封锁线》中唱道:“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这里的“迷雾”是指
A.右倾机会主义
B.“左”倾错误
C.蒋介石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在红军长征时期党内仍然弥漫着“左”倾错误,直到遵义会议才解决素有B正确,C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种状况应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严禁人民进行反帝斗争,对于惩治反帝斗争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故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上海法租界史》中记载:“是年(1865年)上海租界人口从1863—1864年的33万剧减至137000余人,实际数字可能更低。……整个住宅区都变得空荡荡了;隔一个晚上,地皮就不值钱了;从1864年到1865年,房租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清政府设新疆行省
D.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60年代初,太平军进攻上海,引起上海许多市民的恐慌,纷纷躲到租界内“避难”(寻求外国的庇护),造成租界人口迅速增加和房租的上涨。到了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上海社会秩序恢复了“稳定”,原来在租界“避难”的人纷纷离开,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A发生在1841年,C是在1884年,D 是在,时间、地点都不符。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后期斗争。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强迫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强迫清政府开放广州、宁波、上海、福州、厦门五处通商口岸,因此选A.
考点:《南京条约》
点评:《南京条约》(1842年)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 ②赔款2100万银元,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更为严重的是它开创了侵略者勒索赔款的恶例;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④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主要表现是
A.中国资源被掠夺
B.中国主权遭到破坏
C.中国封建制度衰落
D.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主要表现是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当尚未完全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完全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即意味着成为殖民地,答案选B,A C D三项是半封建化的表现。
考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点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错误理解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也不能理解为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思想文化上则表现为西方的思想文化开始传入中国。“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