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八)
2019-05-28 22:54:21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唐朝时期“诗佛”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 ) A.儒学出现危机 B.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C.佛教取得统治地位 D.道教的发展迅速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王维被称为“诗佛”,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习道家的炼丹术,又虔诚礼佛,柳宗元主张援用佛学以发展儒学,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隋唐时期 “三教合一”。 点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广泛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一”,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适应社会的需要不断丰富发展,体现了儒学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某班老师在上课时,列出了朱熹说过的一句话:“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要求班上同学提炼朱熹的观点并且谈谈朱熹这句话是否有道理。结果,同学们形成了两种基本相反的判断。请设想,他们是怎样概括朱熹的观点的?两种判断的理由可能是什么?(20分)
参考答案:观点:人与动物的差别在于伦理道德。(2分) (以下两种观点,无论列哪一种都给4分,不得重复给分。) 其一有道理。动物只有生存的本能,而人是有思维能力的高级动物,能够通过一定的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建立合理的社会规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保证人类社会能够稳定地、有秩序地向前发展。朱熹的“五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的优秀遗产。但也包含了一些诸如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 其二没道理。朱熹提出“五伦”观念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它是旧有的封建的伦理道德,是适应旧有传统社会的意识形态,是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其中的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等封建糟粕,更是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五伦”也并不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制造工具。但也包含了古代中国人民的一些思想智慧。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主要大国都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近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学习外来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 材料一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孔林(见下图)于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遣产名录》。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性、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辞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91考试网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必须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2011年11月18日《求是》胡锦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理学体系在宋朝完成,期间做出贡献最大的是哪一位理学家? 理学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什么?(2分) (3)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积极意义?分析材料三中新文化运动为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4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们对待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各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原因: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南亚各国。(2分) (2)朱熹;(1分) 道德自觉(“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1分) (3)核心:““仁”和“礼”。(2分) 积极意义: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1分) 打倒原因:封建儒家思想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1分) (4)对传统文化:大力弘扬(1分); 对外来文化:包容、积极参与、学习借鉴。(任答1点1分)
本题解析:(1)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一“孔府、孔庙和孔林”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孔子不但开创了儒家学派,还对教育、思想具有中重大贡献,儒家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影响到现在中国和世界,由此得出答案。 (2)第一小问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围绕朱熹来回答,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理气一元论的体系,使儒家思想哲学化,思辨化;第二小问个人道德修养的途径可以从“格物致知” 的角度思考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孔子的思想核心从“仁”和“礼”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儒家思想积极意义可以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从人际关系和谐以及社会稳定发展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三中“他在文章^91考试网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背景角度思考作答。 (4)该问属于开放论述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述问题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归纳材料,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史实进行分析概括作答,本题作答可以从对待文化从大力弘扬角度思考,外来文化可以从包容、积极参与、学习借鉴的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背景和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1分)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的相关主张。(2分) 材料二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3)材料三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 (1分)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3分)
参考答案:(1)主张: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主张恢复周礼);(1分)老子: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1分) (2)主张:重视教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变化: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3分) (3)动力: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1分)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重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革命派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观念。(3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的”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可知主张回到过去,这样的人物有孔子主张恢复周礼,还有老子主张恢复到小国寡民的过去. (2)根据材料二中“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可知,董仲舒的主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张教化,另一方面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地位变化: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外儒内法,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3)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结合所学可知,整个中国近代,中国人始终的坚持是救亡图存.关于中国探索的过程,本问较简单,主义深入的层次是先器物,后制度,再次思想.要依次列举出每个层次的史实,注意史实的表述上把任务和事件表述清楚即可.先后顺序不能错误,这是最重要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内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内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 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 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 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