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发展重工业所需的能源和工业原料应有尽有。1931年以后,日本在东北强化军事统治,使国民经济军事化,苦心经营东北,使东北成为全国重工业比重很高的地区。1948年年末,东北全境解放,是人民解放战争中解放最早的,土地改革进行得较早并较为彻底。东北又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前沿与后方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出现冷战局面,我国的国际大环境十分险恶。但是东北的地缘环境对我国十分有利,东北直接与蒙古、苏联和朝鲜接壤,形成了十分安全的地缘环境。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新中国建设东北工业基地的经济、社会基础和地缘因素。(6分)
材料二?东北地区企业规模大,大型企业数量多,中小企业数量少,以致大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出来。许多重点工程项目远离城市,有的即便建在城市边缘,也支撑不了几万乃至上十万人的生活保障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办社会保证了企业的生产和生活以及职工队伍的稳定与提高。东北的大型企业中,国有经济占8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6个百分点。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竞争力持续下降。产品类型单一,主要工业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多数在下降。1991-2001年14种主要工业品只有3种市场占有率上升.
——陈才、佟宝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建成及其历史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竞争力持续下降”的原因。(6分)
材料三?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东北振兴战略开始实施。
………
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中央政府提出“实现东北工业基地振兴”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目的。(4分)
参考答案:
(1)因素:①经济基础:原料丰富、日伪时期的基础②社会基础:社会改革较早和比较彻底。③地缘基础:抗美援朝为东北建设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与三个社会主义国家接壤,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2)①建立时间早,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②所有制结构方面: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过高。
③企业大而全,企业办社会成为企业发展负担。④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⑤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答出三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但总分不超过6分)
(3)目的:①实现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平衡发展;②实现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有利于发展稳定的大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1)考查学生的史料的解读能力。依据“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日本在东北强化军事统治,使国民经济军事化,苦心经营东北,使东北成为全国重工业比重很高的地区”“土地改革进行得较早并较为彻底”“东北的地缘环境对我国十分有利,东北直接与蒙古、苏联和朝鲜接壤,形成了十分安全的地缘环境”概括归纳即可。
(2)本题考查依据及史料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依据“大型企业数量多,中小企业数量少,以致大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出来”“许多重点工程项目远离城市,有的即便建在城市边缘,也支撑不了几万乃至上十万人的生活保障问题”“国有经济占82.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6个百分点”并结合所学可归纳为:建立时间早,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所有制结构方面: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比重过高;企业大而全,企业办社会成为企业发展负担;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
(3)依据“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分析可知“实现东北工业基地振兴”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平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发展稳定的大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主要活动有:①对佛教等外来宗教“示存异方之教”②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任用突厥首领 ③以宗室女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和亲 ④特封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唐太宗时期推行的民族融合的开明政策,结合史实可知②③符合题意要求,①是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与题意不符,④是发生在清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故答案选C项。
点评:唐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它以清明的政治,开放的文化和开明的民族政策为其时代特征的显著标志,再加上较之前代更为繁荣的经济使唐文化绽放出璀璨的光芒。而本题所考察的民族政策正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同学们每个星期一都参加唱国歌、升国旗仪式。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在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筹备新中国的成立,确定了新中国的国旗、国都和国歌等,其中五星红旗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因此选B.
点评: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内容: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决定了首都、国旗、国徽、国歌、纪年方式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63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言外之意是戴高乐不满意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美国控制西欧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欧洲共同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戴高乐的意思是希腊和法国保持独立,不成为美国的附属国,表达出他不满意美国控制西欧,AC主要是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D是西欧联合自强的表现,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中国领导人是
A.朱德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陈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识记能力。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