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2分)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4分)
⑵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分)
⑶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4分)
⑷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 2分)?原因是什么?(4分)
2、判断题 每周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历史上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3、判断题 “香港是大陆最大的转口基地,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贸易伙伴。……香港地区的顺利回归使得大陆与香港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分工不存在任何障碍。”使香港地区“顺利回归”、与大陆经济往来“不存在任何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澳门回归促进了两地经济的交往
C.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
D.香港经济的发达
4、判断题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小”了。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①交通工具的变革?②通讯技术的创新 ③垄断组织的形成④关贸总协定的创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判断题 1926年12月英国发表《圣诞节备忘录》 ,声称"在中国内争期间,对各方政府采取不干涉政策"。并敦促各国政府承认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当时的历史真相应该是
A.英国已放弃在华关税特权
B.列强对国民革命采取不干涉政策
C.列强积极扶持新的代理人
D.华盛顿体系已经遭到破坏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