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东西方哲学思想流派纷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下列两位人物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
C.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主张“知德合一”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A、B、D是两者的共同点,C的表述只适合苏格拉底。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治水、对外征战等公共事务的需要,导致氏族首领的权力、地位不断加强,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血缘组织与国家形态熔铸一体的格局。在文化渊源方面更多地呈现出群体和集权的倾向。
材料二?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瀚无际和飘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黑格尔《历史哲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治产生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黑格尔眼中海洋民族的性格特点,(4分)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性格特点对古代希腊政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原因:①血缘政治的影响长期存在;②精耕细作型的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4分)
(2)性格特点:自主、冒险、探索、重商等。(4分)
影响:①形成了追求自由、理性的人文主义观念;②孕育了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民主政治。(4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治水、对外征战等公共事务的需要...血缘组织与国家形态熔铸一体的格局。在文化渊源方面更多地呈现出群体和集权的倾向”即可分析古代中国君主专制政治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即可归纳黑格尔眼中海洋民族的性格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上述性格特点对古代希腊政治文明所产生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和平统一”
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以考查考生对1958年“大跃进”和1980年后中央拨乱反正的知识。考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口号出现的时间: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是1960年党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B“反贪污、反浪费”是1951年“三反”运动的内容;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D“向雷锋同志学习”是1963年后提出的。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的?
(2)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并说明第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
(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
(4)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
参考答案:(1)符合时势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或实行资本主义)。把握到大众的心理:对民族危机加剧不满;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不满;要求解决民生问题。
(2)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任务:反帝反封建。性质:民主革命
(3)大趋势: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物质力量: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考查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背景,和这些理论的作用。第(1)问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事物的本质,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而后对三民主义的内容归类得出;第(2)(3)问可从材料中获取答案;第(4)问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实际是考查这些理论的作用,要简明扼要的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老子观点的是:
A.提出了“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B.实行仁政
C.主张“无为而治”
D.提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