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25分)中国古代科举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伟大创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o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1 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 91ExaM.org,……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摘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材料三 在科举废后不久即称赞科举的伟人是孙中山。民国刚成立,他就说:“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唯考试。”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和讲究人情与关系的民族性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后来在看到民国建立以后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强权决定官员选任的状况之后,一再对科举制作出赞美的评价。
——摘自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8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国家改革文官任用方式的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两度称赞科举制的政治意图,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选官制度的认识。(8分)
参考答案:(1)内涵: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打破了宗法贵族政治;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每点2分,共8分)
(2)传统方式的文官选用导致了政府的腐败和无能;科举制所体现的公平性适应了启蒙思想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文官任用方式上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需要。(每点3分,共9分)
(3)意图: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追求民主政治;反对北洋军阀(或强权选任)(每点2分,共4分)认识:选官方式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公正;只有科学公正的选官制度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对历史已经形成的选官方式或制度,要能根据时代需要进行完善,而不能盲目地废止。(只要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自由报名”、“平等竞争”、“至公”、“平民”、“打破”、“扩大”等信息即可以概括出内涵为追求自由平等,公平公正;打破了宗法贵族政治;促进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有利于庶族地主参政等。
(2)依据材料中的“贪污腐败”、惊叹“、”、“制度化”等信息可以得出西方国家改革文官任用方式的原因即为传统方式的文官选用导致了政府的腐败和无能;科举制所体现的公平性适应了启蒙思想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文官任用方式上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需要
(3)先依据材料中的“尚公去私”、“强权决定官员选任”等信息说明孙中山两度称赞科举制的政治意图为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追求民主政治;反对北洋军阀(或强权选任);再结合所有材料信息对选官制度进行评述,要从选贤、公正等角度谈认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科举制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铁路建造于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
C.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
D.辛亥革命发生之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要明确“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铁路”是京张铁路,它建造于1905-1909年,选项A、B和D的时间与之不符。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秦朝官员的下列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 )
A.主管国家财政
B.主管国家军事
C.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D.负责监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