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其基本内容是一化三改?②特点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③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④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惟一的经济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及对史实的准确掌握程度。解题关键是正确掌握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述。易错选③的原因是没有把“一五”计划的任务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有关内容区别开。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6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划定“生态红线”,要求加快生态制度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古人注重人和自然的关系。请列举中国古代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重要思想家及其主张。(4分)
材料一?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时间
| 法律名称
|
1843年
| 《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
|
1855年
| 《有害物质去除法》
|
1876年
| 《河流防污法》
|
1926年
| 《公共卫生(烟害防治)法》
|
1956年
| 《大气清洁法》
|
1963年
| 《水资源法》
|
1973年
| 《水法》
|
1974年
| 《污染控制法》
|
——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
(2)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列举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8分)
材料二 2002年全球碳排放量示意图

——引自M-F.杜兰等编《全球化地图》
(3)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指责中国排放了过多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评析该观点。(12分)
参考答案:
(1)列:儒家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规律为社会造福。道家老庄崇尚自然,以因循自然的“无为”为处世的方法。(或道家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庄子,提出“天人不相胜”,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儒家董仲舒,天人合一。(任答2点即可。4分)
(2)说明: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有利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核能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国家干预的加强;福利国家制度普遍建立与发展;人们环保意识增强;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改善环境等。(8分,4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评析:西方发达国家的指责是不合理的;(1分)
历史角度: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由于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工业化的发展,使煤炭、石油资源成为主要工业动力,西方国家大力排放温室气体。(4分)而中国则长期处于农耕时代,因此从历史角度西方发达国家要负主要责任。(2分)
现实角度:从2002年全球碳排放示意图表明,尽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所增加,但总的排放量仍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从现实角度看西方发达国家仍要负主要责任。(3分)
西方发达国家的指责是出于对中国的偏见,是逃避责任;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分)
本题解析:
(1)儒家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掌握自然规律为社会造福;儒家董仲舒,天人合一。家老庄崇尚自然,以因循自然的“无为”为处世的方法。道家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道家庄子提出“天人不相胜”,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英国政府在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法律解决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新能源、新技术出现,尤其是核能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重工业发展比重下降;国家干预的加强;福利国家制度普遍建立与发展,生存对环境压力减小;人们环保意识增强,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改善环境等,这些都有利于环境改善。
(3)西方发达国家的指责是不合理,从历史角度看,西方是先发内生的现代工业国家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使煤炭、石油资源成为主要工业动力,西方国家大力排放温室气体。中国是后发的工业国家,而中国则长期处于农耕时代,因此从历史角度西方发达国家要负主要责任;从现实角度看,从2002年全球碳排放示意图表明,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所增加,但总的排放量仍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从现实角度看西方发达国家仍要负主要责任。西方发达国家的指责是出于对中国的偏见,是逃避责任,混淆视听;但是中国应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材料一?西方跨国公司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自己设计的国际分工
体系。西方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重点一直是原料生产部门,通过这种投资控制发
展中国家的原料和自然资源:近一二十年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部门的投资有较快
的增加,但是投资大多是在本国生产成本较高,技术已不十分先进的产品或零部件,他们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来加工或装配工业品……把国内劳动密集型、耗材、耗能和污染严重的传统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在本国集中力量发展高精尖的新兴工业。
——黄素安等《重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二?发达国家贷款的高利率,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不平等的国
际贸易使发展中国家受到巨大损失。……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价格相对于发达国家
制成品的价格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仅1980一1993年之间,发展中国家初级商品(不包括
原油)的价格指数……下降幅度超过了45%。
——张顺洪等《英美新殖民主义》
材料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年份
人均产值 国家类型
| ? 1970年
| ? 1992年
|
32个发展中国家
| 108美元
| 297美元
|
21个发达国家
| 3129美元
| 22185美元
|
请回答:(1)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2)分析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造成材料三这种状况的原因(6分)
(3)面对经济全球化,你觉得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4分)
参考答案:(1)在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多年间,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但贫富分化严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2)发达国家通过投资把第三世界国家纳入发达国家设计的国际分工体系;控制第三世界国家的原料和自然资源;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与高污染、高消耗的传统工业;向发展中国家发放高息贷款;压低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级产品价格,抬高发达国家的制成品价格,将第三世界国家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3)努力改变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把握住发展机遇,努力建立市场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实行科技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迎接挑战。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反映当今世界由于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南北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情况的材料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导致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原因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准确提取表格材料的有效信息回答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主要考查对表格数据的分析能力。通过1970年和1992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可以得知,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这20多年间,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激增。再从纵向看它们的差距1970年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发达国家的三十分之一,1992年却只有它们的八十分之一了,这说明贫富分化严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第二问主要是对材料二进行归纳、概括。最后一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论思考和认识,可以围绕造成南北差距扩大原因来思考。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首次经济危机;1857年后,世界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929年-1933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主要是因为
[? ]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的存在
B.“自由放任”政策不适应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C.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冲突加剧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
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1919年5月上海
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得知这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发生的原因只有B项符合题
意。其它的都不对。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