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教育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
材料二:
中法战争后,康有为为了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和培养变法人才,于1891年创办了万木草堂。草堂的命名,含有培植万木、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的意思。万木草堂主要讲授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
政治沿革得失,旁及西方国家历史、政治,也注重体育和音乐。在弟子们的帮助下,康有为编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万木草堂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作用。(6分)
材料三:
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重建了文科院系。?
——据《清华大学枝史稿》等
(3)根据材料三,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6分)
参考答案:(1)特点:官府重视教育;官方以儒学经典作为教材。(2分)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2)特色:学习内容全面,包含古今中外;宣传维新思想;侧重为国家培育栋梁。(任意两点得2分)
作用:培养维新人才;提升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4分)
(3)第一次:1952年.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单一的工科大学。(1分)
目的: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2分)
第二次:改革开放后,恢复、重建文科院系。(1分)
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A.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
B.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11年11月,针对美国商务部对我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和组件进行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中国商务部依法对美国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启动贸易壁垒调查,国内光伏企业也联合起来“抱团”应对美国的“双反”调查。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
A.经济全球化是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
B.中国面临越来越恶劣的外部经济环境
C.经济的自由开放程度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成正相关
D.中国政府和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风险意识与利用规则能力在提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三?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主张?(4分)董仲舒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董仲舒提出的道德标准。(4分)
(3)董仲舒的上述思想主张实施后,对“孔子之术”的发展有什么深远影响?(4分)
参考答案:
(1)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目的:巩固统治;维护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分)
(2)三纲五常。(4分)
(3)影响:儒家思想成为此后封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除了儒家学说外,其余的各派学说都禁止传播。“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通过思想上的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2)材料二董仲舒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提出“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材料三针对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提出“仁谊(义)礼知(智)信”,即“五常”。
(3)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点评: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学产生后经历了三次改造:第一次是在战国时期,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第二次是在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了新儒学;第三次是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两个拳头打人”是对中国20世纪六十年代外交战略的形象化概括。对此战略的理解,比较全面、客观的是
A.具有明显“左”倾的色彩
B.具有时代情绪下的历史合理性
C.是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原因
D.是中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可靠保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两个拳头打人”将中国置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敌对面,联系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国内政治形势,可以得出“政策虽有一定的过激性,但与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处境是相吻合的”的结论,故选B项。C项说法错误,A、 D两项均没有全面认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