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依据材料指出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结果的不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共同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民族危机严重。
结果不同的原因:领导力量实力对比不同;民众对改革支持的态度不同;文化传统对变革的态度不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对“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对人民宽刑薄赋
D.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主要是指因此圣人如果能得到使国家富强的机会,即治理国家时,不会效法前人,而是另辟蹊径,即是要求进行社会改革。故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商鞅变法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普遍推行县制
C.燔诗书而明法令
D.制定秦律,加强法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0. 北魏孝文帝改革举措中,利于改变“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为一户”状况的是
A.均田制
B.宗主督护制
C.改姓氏籍贯
D.三长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述、阐述事物的能力。 魏孝文帝为加强中央对人口的控制实行三长制。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故D是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有
①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
②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
③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
④取消封建割据局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明治维新期间推行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改革,在政治上宣布“四民平等”,平民有更多的自由;废藩置县,取消封建割据局面。在经济上政府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华族和士族只要不当官也可以经营工商业和农业。这些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考点:明治维新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日本在军事方面改革的内容。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仅摆脱了外国侵略的命运,而且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但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也走向了扩张之路,给亚洲各国带来了灾难。。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