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6——1966年,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特点有
①以工业化为目标②在探索中曲折前进③以市场经济为保障④以牺牲农业为代价?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多年来东莞曾创造了无数的经济奇迹,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取得这一成就的深层历史原因是
[? ]
A.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
B.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经济效益
C.东莞市政府重视自主创新能力
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保驾护航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直接推动了中国社会全面的
[? ]
A、体制改革
B、拨乱反正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下面我讲十个问题。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七、党和非党的关系
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九、是非关系
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一一摘引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1)指出毛泽东所说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在工业化道路、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50年代,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在第六、第七大关系上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论十大关系》在农、轻、重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有何偏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体评价这一时期中共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农轻重协调发展。发动 “大跃进”(片面发展重工业)。
(3)经历了从照搬苏联经验到独立探索的转变;取得一些经验和成果,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出现失误和挫折,总体上未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中,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利,最主要的是:?
[? ]
A.土地所有权
B.土地使用权
C.土地经营权
D.土地买卖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