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8年深圳模拟)下列标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阶级斗争一抓就灵”?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③“以钢为纲,全面跃进”?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④③①②
2、判断题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由于
[?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3、判断题 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的会议是
A.中共十四大
B.十四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4、判断题 表1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 集体工业
| 城乡个体工业
| 其它经济类型工业
|
1978年
| 77.6
| 22.4
| ?
| ?
|
1997年
| 25.5
| 38.1
| 17.9
| 18.5
|
表1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5、判断题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实行对外开放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