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五口通商”可知,这是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进入了近代社会,被迫打开国门,所以③不合史实,排除,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积极意义是(? )
①促进核裁军,防止核扩散?②促使少数大国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③控制环境污染?④推动国际裁军与军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两极格局结束后,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取得一定进展。《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通过,对在全球范围内促进核裁军防止核扩散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控制环境污染。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载:“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日:‘仁者无敌,王请勿疑’。”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的“仁政”学说
A.强调与民休息
B.协调统治关系
C.重视人生修养
D.增强作战能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了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点。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材料中的“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日:‘仁者无敌,王请勿疑’”,可知孟子的“仁政”学说侧重于协调各阶级的关系,推论出B选项是正确的。联系教材关于该知识点的说明,A是道家思想,C材料没有体现,D是法家思想。所以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颁布“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强迫各族人民改满服。……清政权还严厉禁止私藏明朝衣冠,不少人因为私藏“方巾”等明代服饰而被清政府扣上大逆罪名而遇害。……就这样,“剃发易服”政策的执行与清王朝相始相终,一直延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为止。
——摘自百度百科名片之《剃发易服》
材料二?太平天国鄙视清代衣冠,开始起义时穿着传统服装打仗,而将清代官服“随地抛弃”,“往来践踏”。……当时除天王可袍上绣龙以外,其他高级官员须根据场合而定,低级官员则绝对不着龙袍,但缀有龙纹的朝帽却是大多数官员的首服。其他规定多来自《周礼》,以五行四神来确定背心图案、服装以及缘边的颜色。
——摘自庄华峰等著《中国社会生活史》
材料三?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宋恕等人认为:“盖欲化除文武满汉之域,必自更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必自改试令始。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曰: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其原由为:“盖耳目不新,则精神不振,主持不彰,则趋慕不一”。康有为有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故“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摘自刘力《衣冠之制的解体:中国传统服饰的近代化》
材料四? 1912年1月12日,《大公报》上登文《易服以保存国货为要义》,它说:“易服不易料。……我国人民半恃丝绸以为生活存也,安可弃其料而不用哉?”……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
:“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
此为一定办法,可无疑虑。但人民屈服于专制淫威之下,疾首痛心,故乘此时机,欲尽去其旧染之污习。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竟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极其流弊,诚有如来书所云
者。”
——摘自《论辛亥革命前后的服饰改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清初“剃发易服”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5分)
(2)据材料二评价太平天国的服饰变化。(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改易服饰”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7分)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的“易服”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参考答案:(1)特点:以满人样式为基准;强制;残酷;时间长。(任答3点得3分)?
目的:巩固满洲人对全国的统治;削弱被征服民族的反抗意识。(任答一点得2分)
(2)评价:是反清斗争的一种形式,具有进步意义。(2分)
存在等级尊卑,具有落后性(封建性)。(2分)
(3)思想:“易西服”是政治改革的开端和关键。(1分)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近代西方思想观念及生活方式的影响;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改易服饰”对维新变法起推动作用;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任答3点得6分)
(4)影响:促迸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
统习俗,促进观念变革。
(积极影响任答一点得2分)
国货滞销,制约民族工业的发展。(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人说“孙中山先生的民主思想是对西方启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指
A.反对君主立宪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
治,建立汉族统治的政权
C.主张国民一律平等
D.实行五权分立制度,推行社会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