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此观点为
A.格物致知
B.致良知
C.知行合一
D.进学则在致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一念向善,心存良知”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材料中观点为王阳明心学中的“致良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社会环境未根本变化
C.地区分布不平衡
D.近代军阀割据混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一战期间,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的“短暂的春天”,但发展中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可这并不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最根本的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因此,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下去,故AC项排除,D项正确。D项说法与一战期的时代特征不符。正确选项为D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从辛亥革命失败到五四运动爆发,帝国主义在中国
A.放松了侵略
B.矛盾缓和
C.扶植代理人
D.武力镇压中国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实质,但题目却从帝国主义对华政策命题,需要学生准确掌握史实,又要灵活地运用史实。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10年4月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宣布,将我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先前的2.77%提高到4.42%,中国就此正式坐上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行第三把交椅(如下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
A.美国、日本、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的三极
B.世界银行关注发展中国家
C.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被打破
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府院之争”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A.国会内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利
B.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
C.是否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美国、日本争夺对华控制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程度式的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根源之一,是帝国主义“分而治之”政策的必然产物。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目所要求的“从根本上”。四个选项都与“府院之争”的激化有关,反映其激化的不同侧面,因而判断起来有一定的难度。A项是“府院之争”的性质;B项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它与“府院之争”的激化没有多大的关系;C项是“府院之争”的焦点,是“府院之争”的激化的具体表现,是“府院之争”的内容,是表面现象,并非实质的东西。D项体现的才是实质,是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的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