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三家分晋”与周代的分封相关内容相悖,分封制规定分封诸侯的应该是周王,礼乐征伐自周天子出,而“三家分晋”表明卿大夫取代了诸侯而自诸侯,故答案选择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崩溃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修长城
D.统一文字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诸侯分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秦始皇解决诸侯割据纷争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而其他三项都是他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措施,但与他解决诸侯问题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材料三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概括“天下变局”是指什么?(4分)
(2)结合史实概述“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可从革命性质、政体、国民权利、法治等角度概括)。(4分)
(3)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的?(6分)
参考答案:(1)变局:分封制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4分)
(2)区别: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制定宪法《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每点2分,满分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3)实质:权力制衡。(2分)
措施:①美国总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向选民负责,实行任期制;②总统是权力中心,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③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每点2分,满分6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结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可知为分封制度。“其后积弊日甚不得不变”则说明分封制瓦解。“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为了加强统治巩固统一局面而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从而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学生应把握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2)注意题目要求,从革命性质、政体、国民权利、法治等角度概括,应为辛亥革命是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和民族革命思想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以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目标的革命,因此:辛亥革命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体方面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国民权利上规定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法治方面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而古代王朝更替只是改朝换代,依旧是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依旧是君主专制政体,人民依旧没有民主权利饱受封建剥削和压迫,依旧是人治而不是法治。
(3)根据“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和材料出自《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可知“猜疑”的实质是分权制衡;第二小问应注意设问角度:如何限制或制约“总统”的权力。依据《1787年宪法》中关于总统的任职规定和权力制衡关系,从选举限制、任期限制、权力制约方面来分析:美国总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总统是权力中心,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性质、功绩;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 年宪法·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现代科学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