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 ]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不能照抄原文)这些主张在当时是否实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改革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较(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单位:元/人)。

(4)归纳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表:
表一 1951年和1997年我国对外贸易比较表
? 
表二 中国出口货值比例比较表(单位:%)

请回答:
(1)两个图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末期,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前进,下列成果不属于中共从十二大到十五大取得的是
A.科学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B.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判断题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反映了(?)
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势在必行
③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④农民分田到户违背了当时政府的土地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