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不能照抄原文)这些主张在当时是否实现?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改革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较(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单位:元/人)。

(4)归纳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思想主张:体现了“仁”和“礼”的思想(或者等级观念)。
(2)认识: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政府行为来解决问题;政府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通过社会福利调节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没有实现。因为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不能走向富强,所以民生问题就不可能解决)。
(3)影响: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政治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4)现象: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原因: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分配方式多元化,分配制度不健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表:
表一 1951年和1997年我国对外贸易比较表
? 
表二 中国出口货值比例比较表(单位:%)

请回答:
(1)两个图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至20世纪末期,对外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变化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趋势:①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②我国处于出超地位;③出口货物中农副产品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
(2)原因:①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掌握了外贸的主动权,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新中国成立之初工业基础薄弱,以农副产品出口为主。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得到发展,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和前进,下列成果不属于中共从十二大到十五大取得的是
A.科学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B.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学阐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是中共八大的内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是中共十二大的 内容;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共十三大的内容;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共十四大的内容。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在20世纪70年代末签订的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不成,我们全部坐牢杀头也甘心。”这份契约签订反映了(?)
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势在必行
③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
④农民分田到户违背了当时政府的土地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58年建立起人民公社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由于高度集权,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长期处于徘徊局面。粉碎“四人帮”后,农村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急需来一个大的变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契约,迈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本题中①②④项符合所学知识,第③项“我国土地所有制正经历着变革”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所有制1956年后至今未变化(国有和集体所有)。故选B。
点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