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共23分)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图2:19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
1869—1894
| 50多
| 500多
| 1.42
| 1.41
|
1895—1900
| 100
| 4500
| 16.7
| 750
|
190l一1911
| 300
| 5600
| 31
| 510
|
191一1919
| 600
| 13000
| 75
| 1625
|
?
材料三: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私有 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
(1)读材料一回答:图1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2分)图2反映的现象对图1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4分)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年——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8分)
(3)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哪些?(3分)
(4)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2分)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4分)
参考答案:1)男耕女织,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分)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4分)
(2)1895——1900年: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4分)1912——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4分)(答出“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或“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也可分别给2分)
(3)战争、日本侵略、官僚资本压迫(3分)
(4)变化: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2分)主要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分)
标志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3)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4)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63年法国拒绝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的请求。戴高乐在解释法国的决定时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法国所不能接受的。这说明
A.西欧国家间的矛盾消除
B.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C.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在形成
D.西欧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摆脱美国的控制,走联合发展道路,才能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重塑昔日辉煌。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就是知识”的含义是
A.强调知行合一、真善一体的道理
B.认为人的知识越多品德越高尚
C.道德知识仅适用于理念世界
D.道德的标准是因人而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发展最为迅速的民族工业是:
A.船舶修造业
B.面粉业
C.纺织工业
D.钢铁采冶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科举是在隋唐时期创立,因此AB时间不符;D也不对,因为明末清初思想是批判君主专制,带有早期民主的色彩,与题干内容不符。因此选C。
点评: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等特点,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探讨理学对中华文明的影响和启示,已成为近年高考命题立意的热门话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