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13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60周年。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下列选项中,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A.只适用于处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B.最初是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关系而定的
C.标志着中国要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违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切入考查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A项说法错误,不仅适用西方国家,也适应不同社会制度的发展中国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访问印度时提出的,B项正确;C项“放弃”说法错误;D项“相违背”说法是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发生在哪件事之后
?
A.八国之乱
B.七国之乱
C.安史之乱
D.靖康之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从政治角度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的是
A.道德准则
B.治国理念
C.哲学基础
D.变革精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自秦汉以来我国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 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完善 ?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国民收入中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国营经济
| 19%
| 33%
|
合作社经济
| 1.5%
| 56%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8%
|
个体经济
| 71.8%
| 3%
|
资本主义经济
| 7%
| <1%
|
A.1949~1951年? B.1952~1957年?
C.1958~1965年? D.1966~1976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概念的准确把握。从材料所给的经济成分变化来看,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比重上升明显,约占97%,说明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居主导地位。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从78%下降为3%,说明生产资料私有制基本上消灭。根据所学可知这一现象的发生与三大改造有关,三大改造的时间为1953——1956年底,因此B项正确。其他几项均不符合事实。学生应掌握建国后生产关系的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