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照片判断的是人物,除非对于该人物的照片有准确记忆,否则难以作出判断。本题照片上的人物依次是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和鲁迅。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文学革命”的是陈独秀,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顺乎世界之潮流”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中国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他们拒不承认中国人在军事上的劣势和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只有少数一些特别警觉的人认识到需要了解西方这样,对西方的研究可说是踏出了一小步。?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但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并相应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茶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仰诸同志,盍自勉旃!谨定规条,胪列如左:
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绝,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苦厄日深,为害何极!兹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1894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 “少数一些特别警觉的人”指什么人?他们对西方的研究踏出的一小步在中国形成了什么思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社会思潮指什么派别提出的什么思潮?结合史实说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如何“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提出该观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西学东渐或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开设学堂,翻译西书,派留学生出洋学习。促进西学新知的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是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3)观点:统治者守旧和下层蒙昧导致中国积弱;满清政府贻误国家,荼毒百姓,一蹶不振到极点;为了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设立兴中会。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9分)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变法之法,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的核心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观点。(1分)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的政治主张?(1分)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派别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1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1分)“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1分)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3分)
参考答案:(共9分)
(1)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1分),洋务派。(1分)(2)资产阶级维新派(1分)。进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1分)。(3)陈独秀(1分)。民主和科学(1分)。(4)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按照这一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对1840—1911年间的重要事件评价较高的应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国民大革命?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1864年;国民大革命是1924—1927;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