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6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成帝建始元年……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汉书·五行志》 从现有的资料看,西汉400年间,沙尘暴的记录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 据正史的明确记载,两晋155年间,“黄雾四塞”一类异常天气的记载就有8次之多,平均19.37年一次。……唐代289年间,沙尘暴共25次,平均11.56年一次。 ——王子今《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
?
|
图中的箭头和弧形虚线表示农耕活动扩展的方向和范围。地图摘自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1)依据材料一图文资料,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沙尘暴发生的趋势以及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7分)
河西走廊在绿洲历史时期水草丰美,是来往于中原和西域之间的交通要道。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在这个地区进行屯垦,政府为保护道路畅通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等郡。唐代在此地置凉州(武威)、甘州(张掖)、瓜州(安西东南)、沙州(敦煌)。故《资治通鉴》称这里是“闾阎(民居)相望,桑麻翳野。”但唐宋以后,由于滥伐山林和战争摧残,植被受到极大破坏。元明清时期,大量人口在此地垦殖,再加上干旱少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风沙横行,许多绿洲最终成为沙地。随着河西走廊自然环境的恶化,它的经济地位大大下降。
?
|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图文资料,分析河西走廊在唐宋前后历史地位的变化及原因。(9分)举例说明该地区在汉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趋势:汉朝时出现了严重沙尘暴的记载。(1分)汉以后的历朝历代,沙尘暴出现的频率呈现增加的趋势。(2分)
原因:农耕活动向北部和西部扩展,(2分)导致了植被和生态环境的破坏。(2分)
(2)变化及原因:唐宋前: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1分)原因在于自然环境良好,初期的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政府设郡县管辖,修长城等以保障商路畅通。(4分)唐宋后:因为过度垦殖、滥伐山林以及战争的破坏,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3分)丝绸之路的中枢作用日渐消失。(1分)
作用: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通过河西走廊西传;(3分)佛教也通过河西走廊传入中国。(1分)
本题解析:本题是政史地相结合的综合题。第三问从历史的角度考查了沙尘暴及其产生的原因。第四问考查了河西走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由于环境的破坏对其发展的影响,进而使大家理解和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2分)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19世纪,沙俄逐渐形成了夺取南疆喀什噶尔的基本构想:在经济上,替俄国资产阶级在这一亚洲心脏地区开辟其他列强不易进入的销售市场;在政治上,把它变成俄国控制下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进可以经帕米尔、克什米尔威胁英属印度,退足以阻遏英国向北的扩张。19世纪60年代,俄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动。60年代中叶,沙俄还计划对伊犁和乌鲁木齐实行军事占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
材料二? 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1877年7月,当西征军一举规复吐鲁番之际,他向清政府提出“设行省、置郡县”,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1844年11月17日,清政府正式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新疆底定有年,绥(安定)边辑(和睦)民,事关重大,允宜统筹全局,厘定新章。……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
——摘编自沈传经、刘泱泱《左宗棠传论》
根据材料一指出南疆喀什噶尔对俄罗斯的战略价值,以及俄国对新疆侵略计划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方面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5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提出的新疆建省的理由。(4分)
(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3 分)
参考答案:
(1)价值:在亚洲心脏地区的销售市场,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2分)
变化:从南疆喀什噶尔扩大到伊犁和乌鲁木齐。(1分)
原因:农奴制度被废除,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拓展市场、领土扩张的愿望更加迫切。(2分)
(2)理由:西北边患严重;新疆战略地位重要。(4分)
(3)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有利于加强对新疆的管辖。(3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中“在经济上,替俄国资产阶级在这一亚洲心脏地区开辟其他列强不易进入的销售市场;在政治上,把它变成俄国控制下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可以总结出第一小问;依据“60年代中叶,沙俄还计划对伊犁和乌鲁木齐实行军事占领。”,可以看出俄国对新疆的侵略从南疆喀什噶尔扩展到伊犁和乌鲁木齐;第三小问可结合所学19世纪60年代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知识总结,即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急需开拓国外市场。
依据材料中““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由此可见左宗棠认为自古以来西北边患严重,新疆的战略位置重要。
结合材料三中“绥(安定)边辑(和睦)民,事关重大,”及材料一、二,总结新疆设立省可以加强对新疆的管辖,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一轮的危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
[? ]
A.消除国际不平等交换
B.免除发展中国家的外债
C.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D.缩小各国间的贫富差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8分) 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三
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依据这个总原则和大前提,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乌兰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
材料三? 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 ……《基本法》共160条,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体现,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制原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汤应武《1976年以来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什么制度?该材料反映出此制度的哪些特点?(4分)
(2)写出“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得到正式确认的标志。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中所述制度在主要目的上的共同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一国两制”是怎样协调国家与地方利益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这三项制度的创新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两极格局结束后,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

右图反映的是
A.民族冲突
B.恐怖主义
C.领土争端
D.宗教纠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难度不大,通过“9·11”事件在新闻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新时期,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恐怖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