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研究共和国历史上的1965年,可以选择的重大事件有
①西藏自治区成立②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④“五一六通知”通过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5号”载人航天
D.“南优2号”杂交水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材料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材料三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

材料四 “嫦娥二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二颗绕月探测卫星,它……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使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从地面迈向天空,再迈向太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
——新华网北京2010年10月1日电《“嫦娥二号”: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阶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两位作者所属的诗词流派。?
?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这次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从卫星的运行轨迹上看,这两种卫星有哪些大的区别??
?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对天体(或月亮)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
参考答案:(1)李白——浪漫主义;苏轼——豪放派。
(2)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在联合国席位的恢复。
(3)“东方红一号”是地球卫星,“嫦娥二号”是绕月卫星或:“东方红一号”是围绕人类自身所处天体运行,“嫦娥二号”主要是绕着另外一个天体运行)。
(4)由想象到近距离探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指定的决策是
[? ]
A.“科教兴国”
B.“985工程”
C.“星火”
D.“两弹一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
[? ]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